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你是“教育狂”式的父母吗?

--------------------------------------------------------------------------------
点击次数:2033  发布时间:2015-1-13 14:16:32

 

家长不管自己是什么职业,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读点儿书。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是:与其让孩子闲着做其他事,不如让他们多做功课……孩子做其他事,家长不放心,只有做作业,家长才放心。

  时下,许多家长对自己没那么多的紧迫感,对孩子倒是忧心忡忡。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制订了庞大的五年或十年“规划”,远远超出 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他们照样强行实施他们的教育计划。我们把这种家长叫做“教育狂”妈妈和“教育狂”爸爸。结果导致中小学出现了“三过”现象。

  1、过度竞争。现行教育体制具有明显的精英教育特征。这一体制的主要特征是:认为天才儿童以一定比例存在于自然人群中,从而整个学校制度被发动 起来,儿童从入学起就被用“天才儿童”的标准进行层层筛选,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教学内容被层层下放以期提高教学要求的水准。整个课程体制也表现出单纯 面向升学的特征:片面注重“尖子率”、“竞赛得奖率”、“升学率”等等。于是,学生的学业竞争异化为考试分数的竞争,各个学校以升学考分争高低,毕业班由 精兵把守,中低年级加强“备战”,大小测验、考试过于频繁,致使学生苦不堪言,造成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人际关系的淡漠、环境污染,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孩子们在享受父辈们幼时从未享受过的丰富的物质及精神产品的同时,也正在承受着父辈们想象不到的精神压力。

  他们从踏入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而学校、家长传统而片面的教育观念,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以升学率高低论优劣的不 适当教育观念,严重妨碍了教育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过分关注智育和分数,实际上是剥夺了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正常 的生长环境。

  2、过高期望。过高期望是对青少年的“精神虐待”,易造成他们心理扭曲和损伤。高期待已成为困扰我国未成年子女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结。激烈的择业 竞争迫使上海的学生和家长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进入高一层次的学校深造,将来就业时将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有90%以上的家长期望 子女能入大学深造。

  据调查,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情”是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最恼火的事情”则是孩子学习成绩差。

  不难想象,这种心态对孩子将意味着怎样的精神压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错误教育方法,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其危害远大于娇宠溺爱,甚至 于体罚。“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当发现孩子的思想违背自己的意志时,就会以警告、恐吓、揭短等方式对孩子实施精神压力,以制服孩子。还有像故意 贬低孩子的能力,如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这种比照又往往用讽刺、挖苦等形式,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从小就产生自卑意识。

  心理学研究已表明,一个自尊心从小就受到挫折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诸如自我否定、缺乏爱心、焦虑等心理疾病,长大也难以适应社会。

  3、过分保护。过分保护导致如今的青少年某些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一些家长一方面在学业上拼命给自己孩子“加压”,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在生活上尽 可能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便导致现在的孩子大脑“发达”,四肢无力。在舒适、方便中,青少年人体中的某些机能正在逐步退化。因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得 到满足,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不用付出,也就没有发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用于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

  成人出于良好的愿望为下一代铺设了一条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大道,希望他们能从这里开始走向未来的锦绣前程。但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违背了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发展规律。

  现代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调查表明:如果忽视了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在青少年期甚至在儿童期,就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症,就如 我们现在做老师、家长的常常会感觉到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有许多毛病,如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消极、胆怯,显得十分幼稚;表 现出某些不适应年龄特征的行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适应新环境能力差;自私,只求别人照顾,不会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等。

  孩子受到的限制越多,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为成年所做的准备和考验,那他们将来为人父母就不会很合格,作为一个成年人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家庭的 责任是发展孩子的性格,并为他们成年做准备,但这种准备工作并不总是很成功的。我们真的关心孩子吗?如果真关心孩子,标准就不应该这么单一,不应该只看分 数。

  所以,我们要改变那种“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的怪现象。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