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家住禹州东区的刘大妈逢人就说:“我家孙女在东区实验幼儿园上学了,幼儿园伙食很好,孙女在那里玩得很开心,这学期只收了1300元保教费,我再也不用为孙女上学的事发愁了。”刘大妈所说的幼儿园就是禹州市今年新开办的公办东区实验幼儿园。禹州市东区实验幼儿园开园招生,仅仅是禹州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东方今报记者 韩争强 通讯员 张国建 连伟峰/文图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011年前,禹州市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只能容纳180名幼儿,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近几年来,禹州市抓住国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机会,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三年来,禹州市新建公办幼儿园10个,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31个,在小学附设公办幼儿园64个。全市公办幼儿园总数达到106个,在园幼儿达到13000多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30%,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资达到1.5亿元,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扎实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禹州市政府按照《禹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13-2015)》,用足用好上级的各项政策,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扎实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一是依法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教育经费。保证标准化学校建设投资主渠道的畅通。二是加大薄弱学校建设投资力度。2011年至2013年,禹州市共安排校舍建设项目109个,投入资金13190.4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06471平方米,许多农村学校有了住宿楼、餐厅。三年来,禹州市异地新建标准化初中3所,新建小学12所,全市三年用于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建设投资超过了2亿元;三是加大实验室图书器材充实力度。按照《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配备标准》,禹州市各定点布局中小学的小学科学、数学、初中理科仪器,在2012年底均已达到二类标准。2013年至今,抓住上级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机遇,利用上级补助和市级配套资金,又进行了教学仪器设备的升级。仅此项投入就达1亿元;四是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从2010年以来,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多媒体设备800多套,为部分学校安装了“班班通”工程。
到目前为止,禹州市83%以上的小学、初中达到了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达到园林化的标准。基本实现了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均衡。
扩充城区教育资源 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近年来,禹州市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了超前整体规划,采取建、搬、扩三项措施扩充城区教育资源,认真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建:就是要新建一批学校。禹州市安排在城区新建2所高中,2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购买1所民办高中用于城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投资1.5亿多元的禹州市实验学校已经建成招生;总投入达1100万元的市特殊教育学校已于今年春季开始招生。这所面向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开办的九年义务教育寄宿式公办学校,设有语训室、微机室、图书室、律动室、康复训练室等,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为残疾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适应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社会发展需求;投资7000多万元收购的原民办五高校址已经整修一新,即可投入使用,招生人数可达4000余人;各投资3.5亿元占地均在300亩以上的北区高中和西区高中正在建设,北区高中的14栋建筑已经全部封顶,明年暑假即可招生;异地新建的钧台燕井小学和颍川寨子小学或主体已经完工或正在建设之中;2015年即将开工建设禹州市第三实验学校,规模为9级72班。这些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项目完成之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增教学班264个,新增学位13200个。
搬:就是两所高中建成之后,将原来城区的3所公办高中搬入新建高中,其原校舍用于初中和小学。这些项目完成之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增教学班162个,新增学位8100个。
扩:就是扩建一批学校。将现在的钧台东街小学、钧台花园小学、钧台三里小学、钧台连洛湾小学、韩城焦寨小学、夏都五里小学进行扩建。这些项目完成之后,城区小学将新增教学班108个,新增学位5400个。
到2017年,这些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增学位26700个,城区教育资源将得到有效补充,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将得到解除,城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
三年来,禹州市用于学校建设的投资已经达到12个亿,使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