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北京四中新校区落子房山 公共教育均等化实践样本

--------------------------------------------------------------------------------
点击次数:2579  发布时间:2014-8-18 17:11:45

 

 

                             教育行政壁垒逐渐冰释,公共教育均等化改革逐步迈出步伐

 

    今年9月,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将正式开学,这家办学历史超过百年的“第一强校”,将首个分校落在了北京房山区长阳新城。这对于北京近年来积极推动的教育均等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四中,南黄冈”。位于西城区的北京四中因为国家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而扬名,于丹、王蒙、陈凯歌、高晓松、北岛、俞正声等大批各界精英均毕业于此。数年来,北京四中一直保持着100%的高考升学率,其中95%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一半以上走进清华北大,这也使得四中成为莘莘学子梦寐的殿堂。

“北京四中新校区落户房山长阳镇,打破了区域间行政壁垒和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成为名校落地新城的标志性实践样本,也为推动教育均等化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改革动力。”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如是评价。

 

北京城南迎来教育“大咖”

2009年,名不见经传的长阳新城被发掘出来。彼时,正值北京城南发展初期,从市政府到房山区政府对这座新城格外重视。

但对于长阳新城的发展而言,最大的压力是如何尽快保证公共服务配套。

“道路交通等一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来完成,但像学校等公共教育资源的获得,则需要除资金之外的更多努力。”一位房山区政府人士表示,“否则长阳可能成为一座空城。”

据相关人士回忆,刚起步的长阳新城缺乏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几乎所有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更是极其稀缺。当时从区、镇两级政府都期盼通过牵线搭桥,引进其他城区的名校、高校。

“但一切并不遂人愿,很大原因就是当时长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引进名校事宜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上述人士说。

直到2010年,长阳的教育才开始了大的转折。在北京市政府的协调下,宣武区和房山区政府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这为长阳新城的教育资源打下基础。

这得益于北京市主管教育的政法委副书记赵凤桐的帮助。赵书记主动出面联系名校资源集聚的宣武区。随后在宣武区教委的大力撮合下,长阳很快引进了久负盛名的“京城四小”——北京小学。随后,如蝴蝶效应一般,北京小学的积极合作还影响了北京老牌公办幼儿园——北京四幼的态度。不久后,北京四幼也正式入驻长阳新城。

如果说,北京小学和北京四幼,这两所首屈一指的名校引入让长阳教育发展迈出关键的第一步,那么北京四中的进驻则让长阳和房山教育更上一层楼。毕竟,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长达六年的中学教育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引入四中的“不可能任务”

北京四中新校区落子,对于长阳而言算得上是里程碑事件,从引入到建成,前后也耗费近4年时间。

走出去、引进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

“一些城区局限于短期利益,认为引入其他区域学校并不能给自己辖区教育加分,有时主观上并不愿意引进外来者。”一位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人士认为,房山区和长阳政府能够放开胸襟走出去引入外校资源,显示出长远视野和大局观。

但受限于区域经济实力,长阳在刚开始引入重点中学时,未敢考虑北京四中——毕竟北京四中不仅在中国教育界极富盛名,甚至此前从未办过分校。

转折点在2010年夏,当时房山区常务副区长李江刚从西城区调任过来,一直关注教育的李江对在听到长阳希望引进优质中学后,热情地介绍说,可以考虑西城区的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和实验中学。

但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北京四中会走进房山。

在李江的鼓励与帮助下,担任引校工作的负责人与北京四中和房山区进行双向沟通。据该负责人回忆,房山区政府当时求贤若渴,区教委主任郭志族在与他多次沟通后,做出最大承诺和让步:“只要好中学能够进驻,房山区教委愿意把学校的所有管理权无条件移交给西城区教委。”

房山区政府引进优质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诚意,让北京四中也颇为感动。

2011427日,在多方努力下,北京四中正式引入房山,签约仪式在西城区教委礼堂隆重举行,第二年221日,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正式开工建设。两年建设期后,20149月,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将迎来她的第一批新生。

 

教育均等化实践样本

“北京四中落地房山具有极强的样本意义,为中国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提供了动力和实践经验。”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感概。

什么是教育均等化?

有这样一种愿景:每一个公民,无论身处地域的差别,都有机会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无差别的公共教育资源。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都被屡屡强调,被视为“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

但教育均等化的落实往往不尽人意,即便是在财力行政力均相对强势的首都北京。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教育区域性结构失衡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北京新城区的发展中,教育资源不均衡尤其突出。

一位教育界专家告诉记者,教育均等化受到两方面制约:一是硬件约束,地方资金紧缺无法投入,而学校的建设理念也参差不齐;二是软件约束,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有限。相对于资金和学校硬件问题,优质教育资源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于是,引入名校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

尽管与过去相比,北京市基础教育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提高和均衡,但同时还面临着许多新的现实问题。受限于资源紧张和办学行政壁垒等多重因素,北京优质名校落地新城或远郊并非易事。

记者发现,在北京,包括通州等新区也一直尝试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但结果并不顺利:要么是名校没有意愿进驻,要么是建了分校之后实际的教育成绩不理想,甚至不乏后来“改名换姓”的学校。

在此背景下,北京四中新校区落地房山,让业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新城区居民能够获得同样优质的教育配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北京四中等优质教育资源的进驻,不仅仅提升了房山区的教育资源配套,更是区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助跑器。

“名校办分校将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状况的有效举措,起到了软、硬件共同推进的作用,对提升城市新区公共服务承载力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社会处相关负责人如是对记者说。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