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培训机构宣称存50万可赠送学费 涉嫌变相集资

--------------------------------------------------------------------------------
点击次数:2663  发布时间:2014-7-28 10:24:44

 

某培训机构前台上摆放的“预存现金送学费”宣传海报

  观察动机:又到了培训机构招生的时候,为了吸引生源,今年一些培训机构想出了新招儿。有培训机构宣称只要存够一定数量的现金就可以赠送学费,同时预存的现金两年后将悉数返还。因为赠送的学费相当可观,所以吸引了不少家长。

 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培训机构与家长签署的合同中并没有按期返还现金的条款。而家长之所以趋之若鹜,主要是因为孩子可以“免费”上课,同时存现金所赠送学费的比例远远高于银行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预存50万元,两年后退还本金,并可获赠18万元学费。最近,一些培训机构以“免费学习”为招牌,吸引家长预存大量现金。一些家长为了获取更多赠送的学费甚至“组团”购买,还有家长现场“倒卖”赠卡,将获赠的学费出售“套现”。

  律师称,培训机构“预存现金送学费”的活动涉嫌变相集资和跨行业违规经营,风险非常大。培训机构一旦违约,家长很难拿回预存款。

  培训机构宣称预存赠学费两年后返还本金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某培训机构位于丰台的一个校区,前台的显著位置摆放着“买‘爱学卡’送‘畅学卡’”的宣传海报,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家长热情推荐,称家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享受免费学习。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所谓“免费学习”,是家长购买“爱学卡”时,预存一定额度的现金,并与学校签订合同,就可以获赠对应额度的“畅学卡”。“畅学卡”内的金额激活后,可以用于北京地区该培训机构旗下各类培训课程的学习,以及国际国内冬夏令营消费。工作人员称,“爱学卡”内的预存现金将被冻结,两年后可退还全部本金。

  据介绍,家长购买“爱学卡”时可以选择预存3万元至50万元六种不同指定额度,获赠的“畅学卡”内对应金额则为5千元至18万元不等。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如果你在‘爱学卡’里存50万元,就可以送你一张18万元的‘畅学卡’,并能用这18万元选购学校提供的各类课程。两年后学校将把‘爱学卡’里的50万元退还给你,这不就相当于这两年的课程免费学了吗?”

  这名工作人员称,从6月1日起该培训机构推出“预存现金送学费”活动,受到了众多家长的热捧,仅50万元的“爱学卡”就已经卖出去三张。还有不少外地家长纷纷赶到北京购买,为此学校不得不将活动的截止日期向后推迟了一个星期,推迟到7月31日结束。

  部分家长现场当黄牛“倒卖”赠卡套现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遇到了正在“组团”购卡的五位家长,他们每人出10万元,共同购买了一张50万元的“爱学卡”。张先生说,如果他单独购买10万元“爱学卡”,只能获赠2.5万元“畅学卡”,但如果五个人一起凑钱买一张50万元的“爱学卡”能获赠18万元,平均每人就能得到3.6万元的“畅学卡”。花同样的钱,比单独购卡多拿了1.1万元学费。

  现场工作人员说,家长“组团”购卡的情况特别多,为此学校还专门拟定了一份“攒卡协议”,协议中注明每位家长的出资金额、银行卡号等信息,以免退款时产生纠纷。

  每张“畅学卡”内的金额固定为5000元,如果获赠18万元,总共发给家长36张畅学卡。北青报记者发现,有部分家长在现场“倒卖”赠卡套现。一位家长说,该培训机构的培训费不便宜,一个学期报两门课,就能花掉5000多元,“看到有家长给孩子报名,我就推荐他从我这里购买‘畅学卡’,打九折都行。他能省钱,我也赚了,相当于把两年存款的利息拿到手了,而且比银行给的利息多”。

  “免费”成噱头 多家培训机构用返本金揽生源

  除了以“预存现金送学费”为卖点外,还有不少培训机构推出同类的促销手段。

  北青报记者发现,另一家培训机构在其官网打出了“暑假免费学全科,快速提分100%”的口号,宣称家长最多预交5万元,即可获赠7500元。其赠送方式也是家长先预存现金,承诺一年后全额返还本金。预存现金的同时,家长可以获赠8%至15%不等的课时费。

  这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称,学校这么做主要是想达到吸引家长和学生报名的目的,至于家长图什么,他们既不了解也不关心。

  北青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培训机构后发现,“免费学习”成为工作人员口中的高频词,也成为吸引家长报名的“利器”。

  不少培训机构都表示,家长对于“预存现金送学费”很感兴趣,许多城区培训点的名额已经用完了,仅有个别城区还有名额,“想报名需抓紧时间”。

  回应

  预存现金“跟银行不挂钩”

  培训机构宣称家长预存的现金两年后返还,两年期间这些预存资金作何用途?是否存在银行呢?

  对此,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家长预存的现金“跟银行不挂钩”,这相当于学校的融资。

  据了解,家长购买“爱学卡”预存现金时需要与培训机构签订《一卡通购卡使用合同》,工作人员称,“这笔钱跟银行是不挂钩的。”但北青报记者并未从合同中找到有关“两年后全额退款”的条款。不仅如此,合同中还明确写出“学校保留对一卡通使用规则的权利,并有权限根据需要取消或修改相关规则”。

  对此,工作人员仅以该培训机构的信誉担保。“这么大的培训机构,不可能拿了钱就跑啊。就算这家校址关闭了,您也能去总部取钱。”

  按照该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说法,“畅学卡”里的钱相当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利息。存5万,两年获赠1万元;存20万,两年获赠6万元……年化收益率均达到10%以上。预存50万元,年化收益率甚至可以达到18%,远远高于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培训机构推出的“爱学卡”,相当于学校做的融资,家长购买“爱学卡”的钱,由学校支配。至于资金的用途,包括解决师资待遇逐年提高而导致的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或用这笔钱开设新校区、推出新的业务产品等。

  对话

  培训机构涉嫌变相集资

  对话人: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创办人 岳成

  北青报:培训机构能否接收家长预存的现金,承诺两年后归还?

  岳成:教育培训机构通过赠卡的方式吸引家长预存大量现金,涉嫌变相集资,情节严重将涉嫌犯罪。因为这家培训机构不是用自己提供的教育服务获得报酬,而是用品牌信誉做质押,换取客户的货币资金,这就涉及信用交易,是明显的变相集资行为。这已经超出了教育机构牌照所允许的业务范围。缺乏风险管控和第三方担保,家长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北青报:什么机构可以向社会筹集资金?

  岳成:只有银行或非银行金融部门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权力部门批准,才可以通过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人员筹集资金。

  北青报:家长如果预存现金面临什么风险?

  岳成:如若出现纠纷,即便法院判处培训机构全额归还本金,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也没有任何第三方机构做担保,到时候培训机构偿还不起,家长也没办法。

  内存

  参与非法集资不受保护

  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一条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第三条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出资人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原标题:培训机构宣称存50万可赠送学费 涉嫌变相集资
 


—— 信息源自:北京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