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研究生相当于中专生”不都是教育的尴尬

--------------------------------------------------------------------------------
点击次数:2043  发布时间:2014-3-10 16:46:50

 

作者:木须虫

“总理在报告里说要创造就业岗位。但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前日,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了会场。随后,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发难”:“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3月9日《新京报》)

“研究生与中专生没有区别”,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解读,如研究生招生过多过滥,质量差,让研究生成了如中专生一样平常的“萝卜白菜”,掉了价;又如,研究生与中专生对于用人单位的选择来说,呈现出期望值的反比,动手能力差、承受能力差,不实用。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受到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结构便有差异,综合素质也就有了强弱之分。

但是,教育又是务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终将成为劳动者,对于国家来说需要教育的成果转化成价值的创造。很自然,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教育的整体成败。当下,一边是企业与公司招不到人,一边又是大学生就业困难,这里面固然有择业观念的问题,但是反过来思考,这样的供需错位的矛盾根源在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说:我们企业,本科生我给他2000月薪他也愿意干;中专毕业的技工,我可以给他8000。市场的选择,其实就是对高等教育的冷嘲讽。教育一味的高大上,溢出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最基本最普适的需要,害了学生,也造成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很多大学毕业生读了四年大学,反过头来还要重新学习劳动技能。

很多人把这样的现象归咎于大学的学用脱节上,应该来说这是直接原因。但是,要看到与大学的红火相比较,高职高专相对就冷落了许多,招不到生,招不满人,以致于一些企业的招聘会90%来的都是大学生,只有10%的技工。这说明职业的市场取向,并不能成为教育的主导,左右着社会教育需求的选择。

事实上,差不多九成的大学生都知道或者正在经历,大学所学的基本用不上。而他们恰恰需要的是那一纸美丽的文凭,成为获取社会资源的“敲门砖”,如大学生可考公务员、可当管理人员、可以获得城市户籍等等,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则不能。有了大学学历的就业叫“工作”,而一般的就业叫“打工”。劳动者不被制度尊重,不仅裹挟了教育的价值,也使之无法成为教育产业化的内在动力。

“研究生相当于中专生”并不都是教育的尴尬,“唯学历论”一元人才观背后诸多制度的樊篱,依然是阻止教育价值归位的障碍。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的结构比重并不缺少共识,缺少的恰恰是能够承载职业教育成为共同选择的制度环境。改变这一尴尬,前提是社会保障与公共资源供给在所有的劳动者面前是平等的,学历不能变成一张“差别粮票”。

 


—— 信息源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