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名校和村小进行捆绑式考核 促使城区教师流向农村

--------------------------------------------------------------------------------
点击次数:2587  发布时间:2013-12-9 14:34:41

 

“校级间存在差异,关键在于管理,也就是校长,还在于师资,也就是骨干教师。”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认为。

  上周五,浙江省教育厅在衢州召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

  今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

  可是,文件出台近半年,教师的流动却显得“乏力”。“目前,存在较大阻力。”省教育厅的一位相关人士坦言。为什么?“激励政策不够。另外,各地状况不同,特别是山区,很难将城区的教师流动过去。”他分析。

  面目前,衢州柯城区的教师流动却呈现这样一组数据:城区交流到农村占68.66%,农村交流到城区占20.9%,各级名师从城市流向农村比例达53%;农村学校超过85%的校长和超过50%的副校长,均来自城区学校。

  这么高的流动比例,他们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2007年,衢州柯城出台“一校两区”的文件。即农村的完小(村小)并入市区的名校,成为其一个校区。同时,衢州柯城区对城区参与托管的学校和被托管的农村学校进行捆绑式考核。

  捆绑之下,两校的人、财、物,全合并为一所学校,并由校长统一安排。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自然就会输入农村。连距离柯城市区30公里山路的完小,也来了市区的名师。

  一校两区后,“教师没有身份区别,只有岗位区别。这样,流动的阻力就会减少。”每学年,两个校区统一调整学科教师分配。至今,已有31位衢州兴华中学本部的教师到华墅任教。同时,华墅的21名教师在本部进行1-2年的专业培养。其中一部分回华墅后,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据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兴华中学华墅校区的初三毕业学生成绩与进校时对比,提升幅度居衢州柯城区之首。

 


—— 信息源自:今日早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