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与中国数学比赛相异的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在中国开展得如火如荼。3月20日,大赛中国区组委会正式公布了复赛获奖名单,名单显示:中国赛区复赛获奖学生共有260余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获奖名单中,近一半学生来自全国的PGA高中国际课程班。他们其中共有16名为一二等奖得主,将在7月到美国进行决赛。
35年历史的国际赛事,斯坦福有效“敲门砖”
"数学大联盟杯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5年,是美国及北美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中小学数学比赛,也是一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小学生数学赛事。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分为初赛(包括复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决赛的试题由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和斯坦福大学联合命题。决赛选手则可获得二者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成绩优异者还可以获得斯坦福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因此,优异的决赛成绩将成为申请美国及世界一流高中和大学有效的“敲门砖”。

赛事黑马PGA,数英双优优势尽显
在本次公布的复赛获奖名单中,最令人瞩目的是 44%的获奖学生全部来自北京中际育才PGA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学生;据悉,在之前的初赛获奖名单中,PGA学生多达230名,所占比例更是高达50%以上。
探究其原因,"数学大联盟杯赛"所展现的是美国最为普及、最受欢迎的数学竞赛的原貌,而且呼唤数英双优的教学成果。PGA国际课程班的学生由于是小班外教教学,一般高二学生TOEFL考试平均分可达90,英语优势不在话下。另外其项目与全国重点高中合作的模式则保证了学生生源质量与数学教学水平(中方课程由合作学校老师教授),二者可谓强强联合。
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相较,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竞赛试题灵活、生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贴近生活。让学生理解数学、欣赏数学,激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这与PGA高中国际课程的教学目的趋同。因为理性、独立,具有创造性,不仅是美国数学大联盟的培养目标,也是美国一流大学的培养目标,那自然是PGA国际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国际班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锋芒绽放
从2010年北师大二附PGA学生第一次以高中生的身份参加日本福冈SID(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是全球信息显示领域的最大、最权威的专业学术组织。)行业交流活动,其流利的英语以及专业的学术水平让在座的专家学者大跌眼镜;其他3个学术小组的学术论文分别被德国、美国、韩国录取。在本次数学大赛中,广州一中PGA班参赛学生12人,初赛得奖11人,复赛得奖9人,包括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7人;二华科大附中PGA班参赛学生8人,初赛得奖8人,复赛得奖7人,不可不谓成绩显著。
在中国本土的国际教育越来越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之际,这场美国“数学联盟杯赛”国际班的卓越表现似乎说明了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