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航空教育家范绪箕:最“年轻”的百岁学者

--------------------------------------------------------------------------------
点击次数:71094  发布时间:2013-1-24 11:25:28

 

    他是最早提出研制中国自制无人机的科学家,他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他师从冯·卡门教授,是钱学森的同门,良师和益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让他坚定了航空救国的志向;他挑战了“人类从事科研年龄的极限”,时至今日仍在辅导学生从事研究,“学生的学生的学生都已是教授”。

    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著名力学家和航空教育家范绪箕。1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北角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传奇老人。

    灰白头发一丝不乱,独坐窗下,桌上是一沓字迹俊秀的英文论文草稿,手边是逐页批阅的学生论文和各种工具书。与其交谈,幽默诙谐,妙语连珠。很难想象,眼前是一位百岁老人。

    每周一到周五,是范绪箕的工作日。早晨八点出门,到下午两三点钟回家,午饭就在办公室解决,照例是“两个包子加一个苹果”。退休29年来,他每天坚持上班6小时以上,带研究生,做课题,泡实验室。92岁和96岁那年,分别完成了两篇高水平论文。去年夏天,99岁高龄的他还去香港参加纳米技术与先进材料的学术会议,提交了大会论文。他说:“做研究就得时刻保持对前沿的敏感。”

    或许正是因为对于创新的敏感,让范绪箕浑身上下透着年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评价他的老前辈:眼不花耳不聋,还在做创新型研究。这个百岁但非常年轻的学者,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一部“浓缩的航空航天发展史”。

    1914年1月5日,范绪箕出生于北京。193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期间,他师从世界航空科学泰斗冯·卡门教授,与钱学森五载同门,租住一套房。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范绪箕回国。除在航空研究所工作外,还先后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5年,他在浙大筹建航空工程系。他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出资买材料,师生一起动手加工,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英尺低速风洞。直到前几年,风洞迁到西北工大的部分还在发挥作用。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范绪箕奉命主持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校航空系合并及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的工作。1955年,他被评为当时我国航空院校中唯一的一级教授。1980年,他就任上海交大第36任校长,推动一系列教育改革。

    范绪箕的研究从未停步。在他的办公室里,陈列着无人靶机、“歼十”、“飞豹”、ARJ21支线飞机、“天宫一号”的模型,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这位百岁老人的喜悦和牵挂。2012年珠海航展上,中国的各种无人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位最早提出研制无人驾驶飞机的科学家感慨地说,这是自己一生的理想之一,非常高兴看到理想正在变成现实。

    范绪箕告诉记者,他是《光明日报》的老读者,几十年来家中常看两份报,其中一份就是《光明日报》。对于新事物,他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谈及创新,范绪箕说,我们的教育应当发现、呵护学生的兴趣,启发、鼓励学生去钻研、去创新。

    采访最后,记者问起长寿秘诀。范绪箕笑答:“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心无杂念。”他说:“抛却过多欲望,保持纯净的心,专注于热爱的事业,工作,让我快乐、健康、充实。”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