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异地高考,需要更多理性的声音

--------------------------------------------------------------------------------
点击次数:5554  发布时间:2012-12-21 10:00:56

 

   编者按:12月19日重庆市教委公布异地高考方案,要求学生在渝有三年高中学籍,其父母有合法稳定住所及职业即可,新政策将于2013年实施。截至目前,仅黑龙江、山东、江西、安徽、重庆等省市公布异地高考方案,而矛盾聚焦地北上广地区的政策仍不明朗。

  由于各方利益立场不同,近期社会上因异地高考所引发意见摩擦屡见不鲜,如上海少女占海特争取异地高考权事件、京教委劝退外地学生家长风波等等。2012年,在这个异地地高考破冰"元年"行将结束之际,关于异地高考的争论则并未画上句号……

  就异地高考问题,12月20日光明网教育频道分别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两位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原因之争:异地地高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

  熊丙奇:当前计划录取制度与高考户籍制度是目前异地高考根源所在。在目前分省计划集中录取的制度下,将招生指标分给各个省份,招生指标就成了各个省争抢的"蛋糕",结果必然引发各方利益冲突,甚至成为不稳定的"导火索"。只有绕过高考户籍报考制度,推进自主招生考试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张千帆:异地高考究其根源在于京沪粤等地存在招考"特权"。与其让外来移民去"争夺"资源,不如就地取消"特权",实现资源共享和机会均等。诸如北大清华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部署高校,更不应该继续搞地方保护。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也是好大学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途径之争:能否通过增加大学录取指标来满足考生需求?

  熊丙奇:靠增加大学在当地录取名额来满足异地考生需求并不现实。在当地增加招生指标,致使招生规模无限扩大,必将降低高等教育质量,带来更大的危害。

  张千帆:可以适当增加大学当地的录取指标来满足随迁子女需求。招生规模扩大在所难免,但它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诸如住宿等这些硬件问题,负面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当然,可以基于当年高考人数规模的考量去灵活增加录取指标,如果数量太多恐怕也容纳不了。

  未来之路:高考制度改革是否应该回归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熊丙奇:只有将高考从国家统一考试变成社会评价考试,允许学校自主招生,学生能够自由自主选择大学。这样的制度设计对学校教育有益,对学生有益,对实现教育公平也更加有利。

  张千帆:异地高考目前只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讲需要改革招生指标和分省命题制度,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公平录取体制。未必就是以前的统一高考,但是可以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考试标准。

  异地高考,将何去何从?社会各界正翘首以盼。在现有的资源格局下开放异地高考,必然会牵涉到多方利益,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争端在所难免。开放异地高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改革在一个理性轨道持续推进,而非陷入单纯的利益之争,我们需要更多理性的声音,让更多关注教育体制改革及教育公平的人参与讨论,在"约辩"中去寻求共识,探讨问题解决的方向。

 


—— 信息源自:光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