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国教育报在一版刊发了“关注校外培训系列报道”新闻调查6篇,并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互动社区开设话题讨论“是谁在乱拨‘应试教育’这根弦”,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国庆节前后,本报记者分八路,深入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郑州五地多个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点,对培训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相关报道见报后,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以及地方教育类网站纷纷全文转载。
“家长怕孩子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老师怕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学校怕升学率上不去,辅导机构把学生看作蛋糕,生怕自己占的份额小。”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互动社区,网友“过河小卒”用4个“怕”字表达了在应试教育怪圈中,培训机构趁机逐利的现实。
湖南省浏阳市杨花中学教师周芳元对此深有同感:“现在的各种校外‘拼训’,大多是利益为主,效果并不理想,劳民伤财不说,反而占据了孩子大量的课外时间。”
现实中,违背素质教育,行应试教育之实,使培训机构备受诟病。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教师赵伟建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当校外培训机构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时,有关部门就要进行有效监管。
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小学校长丛礼认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需要打好“组合拳”。以教育部门为主,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不合规范的辅导培训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的火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迫切要求教育部门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天津静海县教育局局长孙开祥认为,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