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山西高平:教育经费实行“校财局管”阳光运行

--------------------------------------------------------------------------------
点击次数:2601  发布时间:2012-9-27 8:34:06

 

  日前,谈到自己当校长能一心一意抓教学、抓管理,不用操别的心,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中学校长张春荣满意地向记者介绍说:“像我们这样有1700多名学生的大规模农村寄宿制学校,义务教育全免费后,一年的公用经费全部下来有170多万元。通过市教育局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中心,学校按照经费预算要求支出后到中心报账就行了,然后,每季度向全校教职工进行财务公示,接受监督。”

  高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执行统一标准,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今年分别达到了982元和732元,高出国家标准200多元,再加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全免费,市级财政每年投入教育的公用经费6420万元,全市每年用于教育的公用经费达到了1.1亿元。市委书记谢克敏亲自过问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他说,让党的惠民政策普惠到义务教育每个学生,首先要建立完善县域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科学的经费管理机制,才能管好用好每一笔钱,真正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从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启动以来,高平市成立了新机制改革领导组,由谢克敏任组长。一手抓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一手抓经费使用管理体制改革,两手并重同步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保障运转”的改革原则,顺利启动了“校财局管”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同时,高平成立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中心”,对全市中小学的经费、资产进行监管,建立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封闭运行管理机制。

  该市教育局局长申青山告诉记者:“经费管理体制我们遵循‘三不变’原则:学校经费使用权不变,所有资金仍由学校自主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剂和挪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学校仍是一个独立预算编制单位;学校的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学校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权利和责任。”“三不变”改革原则,让教育部门、基层学校各司其职,明确职责,保证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权限不受影响。

  该市教育局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中心主任田锁枝说,成立中心后,撤销了基层学校的银行账户,由中心统一开设一个教育经费管理专户,以乡镇、市直学校为单位设置了25个一级报账单位,每个一级报账单位只保留一个基本账户,乡镇辖区内学校均为二级报账单位,中心为全市每所学校分别设置独立完整的账,每年减少人员劳务成本和节省财务管理费用70万元;撤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会计机构,节省了146个教育事业编制。

  从启动这项改革以来,高平市将义务教育学校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每年都要在经费管理中心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单位编制年度预算建议,并上报教育局审核汇总,由财政局编制预算初步草案报请市政府审定后下达预算控制数;学校再依据预算控制数编制详细收支预算草案,公示后上报教育局审核汇总,再由财政部门复审报请人代会审议后下达正式预算。

  5年来,高平市对全市教育经费管理坚持统一会计科目、统一集中核算、统一集中支出、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报账流程的“五统一”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预算编制、财务核算、资金拨付、财务监管“四个直达学校”。同时,建立学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校务公开、定期公布财务,扩大教职工管理财务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坚持严格执行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年度收支执行审计和专项经费审计等制度,促进了学校经费收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审计。从源头建立了财政、教育、学校三者相互监督内控机制,使之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互相监督,做到了“批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的目标。

  “实行‘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用制度约束权力,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管,从源头上切断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杜绝了截留、挤占、挪用、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高平市永禄中学校长李文胜说。在核定预算编制内财政部门管钱、教育部门管账,基层学校使用,规范、协调、透明、高效的封闭运行机制深受学校欢迎,从根本上遏制了“胡支乱花、寅吃卯粮”行为发生。5年来,实现了教育经费使用的零举报,最大功效地实现了“保运转、不举债、重教学、促和谐”的发展目标,保证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各项管理都在阳光下运行。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