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留学移民有利有弊 危险在于所有人都想出国

--------------------------------------------------------------------------------
点击次数:4975  发布时间:2012-9-13 8:36:46

 

     随着中国留美学生的增多,外界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在许多美国媒体的报道中,不少中国留学生“上课沉默,下课抱团,很多学习存在问题”。与此同时,野鸡大学依然“活力十足”,被称为中国人的“文凭富矿”。而美国拥有全世界近一半的野鸡大学。总之,许多中国学生好像付出了财富却收获寥寥。因此,有评论称,中国“富家子”正在成为美国大学的“送财童子”。

然而,即便如此也挡不住留美学生的日益增多,据《人民日报》报道称:“国际教育协会统计,2011年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比2010年增加23%,达157558人,占留美学生总数的21.8%,比总数第二的印度学生多50%。在这些留学生中,绝大多数是自费生,就读美国私立高中的留学生增加明显。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2011年留学美国私立高中的中国学生比2006年增加了100倍。”

究竟是什么,让这许许多多的中国学生,即便是收获寥寥也要去美国留学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晓明说:“其根本原因是对国内发展环境的不确定,这使得他们即便是在国外并不能获得好的待遇和收获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出国留学。”

出国不仅是学知识

北京晨报:中国留美学生越来越多,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张晓明:留学生数量增加,其实从开放以来一直都有,不过不同的时间中,也有不同的动机。开放之初,大部分人的主要动机还是学习,学习新的、先进的知识,学习他们的理念等等。到现在的变化是,动机不再那么单一了,有了很多的因素导致学生留学,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比如说家庭移民(微博)的问题,有许多人出国留学的动机不再是学习,而是为了家庭移民做准备。所以也就出现了报道中的各种问题,学习不认真、野鸡大学泛滥、混文凭甚至买文凭广泛化等,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反而是混身份变成了主要的目标。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张晓明:混身份的目的出现,当然还是因为有钱人有移民的要求。其原因是对国内发展的不确定。这些年来,因为转型期的持续,社会转型的不容易,社会问题和矛盾的积累,使得国内总体的宏观环境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许多固有的矛盾更进一步深化,也更进一步后移,可能在以后会出现更大的爆发,但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还无法确定。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移民成为一种现象,也成为社会担忧的问题。而留学潮的加剧,在某种程度上和这个趋势不无关系。

危险在于所有人都想出国

尽管留学生在国外饱受批评,尽管时常有被歧视甚至被伤害的新闻出现,但留学潮依旧越来越猛,甚至早已经不再是大学生留学,几年前就有中学生留学热的报道。并且,因为留学潮所带来的更多的担忧正在出现。究竟如何应对?

张晓明说:“今天的问题,不是富人要出国,穷人也想,只是没钱出国而已,当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想出国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危险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是要达成一种改革的共识,这种共识其实并非没有,但是却缺少向下认同的动力。怎么样才能让人们建立信心,这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规律的留学潮

北京晨报:历史上留美高潮并非一次,在您看来有没有关联?

张晓明:要说规律,还是能够找到的。清末出国留学大潮,其目的主要是救国图存,试图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来改变中国的命运。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出国潮,主要还是避乱,也有救亡的目的存在。开放之初的出国潮,还是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为目的,到今天则还有对国内环境的不确定,规避风险的因素。这些出国潮,其共同点是国内环境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未来的不确定使得人们希望通过外部的东西来改变自己或者国家的命运。但同时,又有不同,在今天仍旧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不正常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现代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我们一直都没有跨过一个门槛。

北京晨报:问题在哪里呢?

张晓明:中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阶段,到了工业化的后期,中等发达国家的顶端,仍旧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出国潮,本身就是很大的危机。以前出国,主体还是少数知识分子,人数相对来说并不多,甚至很少。但是在今天,出国的人占多大的比例,又有多少人出国,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人数和比例都多得太多了。

改革让某些人很不安

北京晨报:对于批评“富家子”正在成为美国大学的“送财童子”的现象,您怎么看?

张晓明:有钱人为什么争相出国?还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在今天,改革要深化,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改革深化就是要在制度上形成新的格局,但是利益集团越是错综复杂,对新格局形成的阻力就越大,这是深化改革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对于有钱人来说,这当然是不利的,因为改革深化必然要跨越拉美式陷阱,要进行财富的再分配,绝不会允许某些人掌握这么多的财富。所以,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导致有钱人的财富缩水。那么,不改革财富的两极分化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也不是,仍旧有问题,不改革将会导致有钱人赚钱能力的下降,这些年来国企的发展状况,实际上正在影响着有钱人获取财富的能力。

所以说,不论改革还是不改革,对于这些年里已经有一点儿资产的人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衍生出了有钱人移民潮、裸商,裸官等现象的出现,才有留学潮的一再增强。

留学潮不是崇洋媚外

北京晨报:不少批评者认为,留学潮的出现与许多人崇洋媚外有关,对此您怎么看?

张晓明:这都是脑子不清醒的结果,根本没有崇洋媚外的问题,中国人从没有过崇洋媚外。如果说崇洋媚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洋。如果说洋就是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那么这种洋又有什么问题?如果说洋仅仅是英国、法国,是美国打伊拉克,这样洋又何曾有人“崇”过“媚”过?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对制度的没信心,而不是崇洋媚外。

北京晨报:没有信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张晓明:就是深化改革的共识问题,其实这样的共识并非没有,而是缺少向下认同的动力。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建立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制度,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但怎么样跨过这个关口呢?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太多了,解决一个可能会引出来一大堆,不解决,可能会导致集中爆发。所以才会导致信心不足,那么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裸商,老婆孩子不好也没关系,反正都已经送出去了。

留学、移民的利与弊

北京晨报:从过去留学为学知识到现在留学为移民,这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张晓明:国外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比国内更好一点儿,人们对于国内教育的不信任也是出国留学的重要原因。只是这个过去现在都有。不同的是,过去为了学知识出去,学好了还回来,这说明机会还在国内。现在为了移民留学,说明机会在国外,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北京晨报:国外媒体批评中国留学生学习问题重重,是否也和这个有关?

张晓明:是的。为移民、为转移财产而留学,其结果第一自然是财富的外移;第二对于个体来说,既然以转移财产为目的的留学,必然会导致不以学习为任务,就会出现孩子拿了家里的钱在外面乱造的问题,这种现象并非少有,各种媒体报道中也不鲜见。

北京晨报:这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种风险呢?

张晓明:当然。出国固然为了规避国内的风险,但是同样要承担孩子不成材,成为废品的风险。因为在国内还好一点,毕竟有家庭、环境等的制约,一旦出了国,这些制约都不存在,天高任鸟飞了,失控的风险自然难免。

改变在于建立国人信心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

张晓明:没有什么办法,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怎么建立信心的问题。而要建立信心,就需要形成改革的共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构建。为什么明明收获和付出不成比例,为什么明明在外面学习并不如意,甚至还有被歧视的风险,仍旧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因为即便是他们再歧视,但是它的基本制度仍旧是以保障人的权利为本的,受了歧视,也有投诉的地方。

不能否认,制度不可能没有缺陷,就是在美国,依旧有很多的问题,但是这是一个弥补缺陷的过程。而我们还没有到这一步,我们还有一些基本的建构还没有完成。

北京晨报:所以建立信心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张晓明:是的。现在的问题,不是有钱人要出国,穷人也想,只是没有钱出国而已。当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都想出国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也不得不重视建立人们信心的问题。怎么样建立信心呢?这需要形成深化改革的共识,并且形成改革的战略,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更进一步加强基本的制度架构,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 信息源自:北京晨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