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界人士: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是"不可能的任务"

--------------------------------------------------------------------------------
点击次数:3250  发布时间:2012-9-4 5:42:25

 

  每年需要19 万个高中学位, 每年要增加15.2 万个高考招生计划

  广东放开异地高考?暂不可能!

  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终于看到了曙光,8 月31日晚,中国政府网刊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 年年底前出台。广东的具体政策将如何制定,异地高考对广东会产生哪些影响?

  全面放开是“不可能的任务”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因相关政策刚刚公布, 目前该院尚未收到正式文件。在政策制定方面,广东此前已配合教育部进行了相关调研, 在收到中央正式文件后,将结合具体要求,展开进一步调研, 制定符合广东地方实际的异地高考政策。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 异地高考将是对广东的一项巨大考验, 在广东不可能一次性放开,肯定会制定相应的门槛,循序渐进地实施。

  据了解,目前在广东省接受义务教育的外省户籍学生约171 万人。如果异地高考完全放开,高中阶段教育将首先受到冲击,每年需要19 万个学位,土地、师资等都难以一次性解决。而对于高考录取,如果要保持广东目前80%左右的高考录取率不下降来算, 每年要增加15.2 万个招生计划, 这部分招生计划无论是省内解决,还是靠外省院校调剂,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京沪“高考移民”压力更大

  异地高考放开之后, 不少人担心,会不会有更多的“高考移民”涌入广东?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认为,实行异地高考之后,广东面临的“高考移民”的压力可能并不会很大。他分析说,广东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高考人数仍在逐年增加的省份,广东的高考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很多省份的考生来广东高考根本捞不到什么好处,“那些在广东出生、长大,从小随父母在这边读书的孩子才是广东需要着重考虑的人群,而这个数字也很庞大”。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北京、上海才是“高考移民”压力最大的地方。“这两个城市本地生源少,外来人口众多,而且高等教育资源丰厚”,熊丙奇认为,相对于其他省份,北京、上海必定会制定更苛刻的异地高考门槛, 或者限制可报考的学校。

  本地考生利益如何保障?

  记者注意到,《意见》给各省制定地方政策预留了非常大的空间, 无论是高考门槛, 还是考试录取方式, 都未做出具体要求。

  按照《意见》要求,异地高考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异地高考、就地录取”,一种是“异地借考,折算分数回乡录取”。对于“异地高考、就地录取”,《意见》要求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将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 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但是增加的招生计划从何而来,《意见》却并未明确说明。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指出, 目前一本院校基本都在满负荷运行, 招生计划分配必定是此消彼长,调减哪个省的计划都不合适。而生源流入地的考生总会感觉自己上大学的机会被人挤占了, 所以政策具体实施时很可能两边不讨好。

  而对于“异地借考,折算分数回乡录取”方式,也并非人人都看好。熊丙奇指出,这在分数折算、考试公平性等多方面都存在相当多的技术问题,很难操作。“异地高考”方案本来应该明确“就地高考、就地录取”的政策原则,而现在又打开了“如果不能就地高考就回原籍” 的政策后门,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广大随迁子女家长的期待。

  熊丙奇建议应该首先明确计划指标的具体调配标准, 这样不仅可以让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更有针对性, 也可以让当地老百姓放心。

  仅靠地方政策

  难以解决问题

  在具体政策制定过程中, 各地都必将设立一定的门槛来进行限制, 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年限, 父母在流入地的工作时间等要素, 很多随迁子女都将被拒之“异地高考”的门外。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 由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治标不治本。

  张敏强指出, 要更好地解决异地高考问题, 必须充分保障地方、学校的经济利益、招生名额等问题,要坚持“谁办学谁受益” 的政策,地方政府投资教育, 要让他们有所回报。

  冯增俊则认为, 异地高考问题的根源还是户籍问题和教育均衡问题, 目前靠地方制定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难以一步到位,他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只有教育均衡发展, 才是长久之计”。

  熊丙奇则建议, 从高考改革来入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 “需要改革大学招生体制,实现各地招生公平,而不是各个省份分数不一, 同时还要包括对教育落后地区的适当照顾。如果坚持目前的框架, 异地考生不太可能完全平等地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 信息源自:羊城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