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每年百万考生盼异地高考 被称走向公平第一步

--------------------------------------------------------------------------------
点击次数:3025  发布时间:2012-9-1 9:29:37

 

    城市里的大学氛围令人向往

  9月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高中生已然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而即将升入高二的艳艳却仍在为去哪里读书纠结:

  是独身回到陌生的海南老家?还是继续留在广东,等待2014年的异地高考政策? 回去还是留下,就像是一场赌博。

  现状:全国“高考候鸟”每年逾百万

  艳艳的祖籍在海南,她的父母十几年前便来到广东江门打工,艳艳在江门出生、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一都是在江门读的。然而快要高考的艳艳,必须回到海南高考。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实行的政策一直是高考户籍制度,必须在户籍当地才能参加高考。

  而在海南,艳艳没有朋友,不了解那里的教学重点,甚至连海南话都不会讲,在她看来,江门才是她的家乡。

  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目前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有331 万人,占全国的1/3 ,平均每个年级有36.7 万人, 放大到全国每个年级超过100 万人。他们都将面临与艳艳同样的“高考”难题,长期以来,无法异地高考一直都被作为教育不公平的“典型” 。他们几乎都将被迫在高中阶段与父母分隔两地, 返回户籍所在地学习、高考,成为“高考候鸟”。

  纠结:回家难适应留下有风险

  面对高考,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艳艳曾在微博上写出了自己的迷惘。今年刚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 郑大轩留言说:“我读初中那时就说要实施异地高考政策,当时我的一些外省的同学也说搏一搏在本地读,等政策出来。结果现在高考都结束了,政策还没出……”

  尽管纠结,艳艳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留在江门赌一把。“回海南很不习惯,海南话一句都不会说, 爸爸妈妈弟弟全都在这边”,艳艳说,她还是希望留在熟悉的地方,这样的话也不至于因为地方陌生而发挥失常。“如果后年政策还没有出台的话,我就要回海南复读一年再高考了”, 说到这,艳艳又陷入了迷茫。

  对艳艳来说, 也许时间还算是充裕的,毕竟她离参加高考还有两年,但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网友@ 凉薄—薄凉来说, 他必须在9 月份开学之前就离开从小生活的福建,回到老家四川,“再不回来就来不及了,离开四川这么久,不知道两个地方的教材有多大差别, 也不知道老师讲课是不是普通话,所以得提早回来适应,我不想将本身就很紧张的高三‘浪费’在适应这个问题上。”

  因为户籍问题,@ 凉薄—薄凉从初中开始就关注“异地高考”, “初中就有听说了,那时候也是抱着等等的心态,可是现在依然没什么动静,等不起了”。回到四川后,因为语言不通,@ 凉薄—薄凉坦言听课还是有些吃力, 再加上生活习惯各方面的差异, 现在仍然处于适应期,“考试似乎是永远找不到状态,成绩暴跌,越考越找不到动力”,说到现在的状态,他非常无奈。

  如果选择在“第二故乡”参加高考,随迁子女们必须冒着复读的风险等待政策的出台,如果“异地高考”在2014 年如期实行,那么他们是幸运的;而如果未能出台,那么他们将至少输掉一年的青春时光。

  期盼:“承诺2014” 前景雾里看花

  近年来, 大量随迁子女父母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政策转变, 允许其子女在流入地求学、升学, 而这一问题, 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目前, 已有省份相继公布了异地高考政策, 并承诺从2014 年开始实施, 广东省虽未公布详细政策, 但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广东省也将从2014 年开始试行异地高考。

  去年10 月, 由20 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5 万多人签名的高考“民间方案” 公布, 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今年3 月全国“两会” 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公开表示,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 同时表示方案公布时间“用不了10 个月” ;5 月, 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的数十位学者建言国务院、教育部, 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 ; 7 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河南高校调研期间称, 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 将适时发布。

  政策的推进似乎“一帆风顺” , 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指日可待, 然而日前, 当随迁子女家长再度前往教育部, 要求尽快公布关于异地高考的实施办法时, 信访办工作人员却明确表示, 当时引发关注的“ 异地高考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的消息系媒体误读, 正解是“一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 。这条“媒体误读” 的消息给满怀希望的学生及家长心理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被整迷糊了,遥遥无期啊, 希望不要像前些年那样只是干打雷, 不下雨” , 艳艳很无奈地说道。

  解读:实现异地高考须教育部统筹

  虽然异地高考政策备受期待, 但教育专家指出,政策出台、实施都是困难重重。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指出, 无论是异地高考异地录取,还是异地高考本地录取,都需要教育部出面协调。

  张敏强指出,目前国内高校分为国立、省立、市立、民办等多层次,这涉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费。虽然部属院校仍属国立,享受国家拨款, 但所在地政府对他们潜在的支持也不少,比如说用地、周边的设施、环境、治安维护等,都是要当地政府投入。

  有些省份教对高校的拨款甚至要超过教育部,比如说中山大学,所以这些高校或多或少都要为当地提供更多的招生计划。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谁出钱谁受益”,“要让一所大学录取更多外地生源,可以说困难重重。最简单的办法是由教育部统筹,各省招了多少异地学生,由政府补贴多少钱。

  又或者可以学习一下美国,不同的州有各自的州立大学,比如德州的居民去考加州的学校,需要支付更高的学费,高出的部分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去争取奖学金。”张敏强说。

  除了异地高考异地录取,异地高考后折算分数回户籍所在地录取,也是政策制定者们在考虑的一种方式,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分数等值,要让不同省份的分数具有可比性。“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可以解决。”

  观点:这是走向教育平等的第一步

  今年5月23日,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来自北大、清华、社科院等单位的15位学者建言国务院、教育部,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而去年的10月24日,张千帆等人也曾联署致信国务院,呼吁“废除高考户籍限制”。作为一直关注“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并曾参与过高考“民间方案”制定的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完全是高考户籍限制和分省命题制度造成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却不能在当地高考,是对他们平等受教育权的严重限制,允许他们在学籍地高考是走向教育平等的第一步。

  而对于“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将带来“高考移民潮”的担忧,张千帆认为,这是由不合理的招生考试制度造成的后果,而防止高考移民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全国实行统一和平等的招生考试,“如果目前这种地域歧视仍然存在, 高考移民只会加剧。”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有同样的看法,“在放开异地高考的同时又有效避免高考移民,需改革大学招生体制,实现各地招生公平,包括对教育落后地区的适当照顾。”

 


—— 信息源自:金羊网—羊城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