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新闻:高校热衷“学院”改“大学” 称被逼无奈

--------------------------------------------------------------------------------
点击次数:2879  发布时间:2012-9-1 9:28:23

 

  上海教育部门日前透露,根据正在报批中的《上海市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电力学院等4所高校均计划更名为大学。学院集中变大学,为何要变,变在何处?

  中外“学院”:社会境遇迥异

  对于更名原因,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卢冠忠表示,最大原因是希望借此开拓发展空间。同时,他也道出申请更名的“无奈”

  学院作为以“应用技术”为办学之本的本科院校,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9800万元,去年更突破1.4亿元。然而,在某种社会舆论下,“学院”似乎总比“大学”低一等,或被误认为是大学以下的二级学院、专科学校,这一现状使学院在招生就业、人才引进、产学合作等方面遭遇尴尬。此次有望“更名”的消息一出,学生家长们非常关注,觉得如果孩子毕业证书上写着“大学”二字,一定比“学院”吃香些。

  反观教育发达国家,“学院”与“大学”之间并无“等级制”,“学院们”也全无国内的苦恼。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举例说,比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百位,可至今没有称“大学”。“要是换在我国,麻省理工学院怎么也得改名为麻省科学与技术大学了!”他说。

  “软硬”达标:不可急于求成

  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约3000所高校中,有“大学”之名的仅300余所,余下大多数为学院和专科为主的学校。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学院”、“大学”确有本质区别。

  上海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师大原校长杨德广介绍,学院和大学软硬件门槛就有不同。举例说来,学院需正教授50名以上,校区占地500亩以上;大学则需正教授100名以上,校区占地800亩以上。在杨德广看来,当一所高校达到相关条件,完全可以申请更名,以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更多资源,这也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但是据了解,此前某些学院为达到 “大学”标准,“大跃进”式地引进教授、扩张校区,以求短时间内达标。所以杨德广认为,若不顾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实际需求,盲目追逐“大学”之名,不仅无益自身发展,还可能催生浮躁氛围。

  “千校一面”:改名别丢特色

  “预计此次更名结果将于今年底揭晓。”一位参与高校更名评审的教育专家透露,国家在高校“更名”一事上十分严谨,申请高校通过地方评估后,还需按照教育部相关程序评审,由几十位专家不记名投票,有一定淘汰比例。

  不过,令人忧虑的是,某些年度全国有40多所高校更名当越来越多的“学院”变身“大学”,是否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呢?

  熊丙奇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当前不少高校都在追求学校的外在发展,具体包括扩大学校规模、增设学校学科等等,而忽视了更为关键的内涵建设。不少学院或行业性高校在变为“大学”后,开始按照“高、大、全”目标,竞相朝向“综合性大学”前进。结果,“出现‘千校一面’,学校本身的特色正在消失,同时社会认可度也未见提高,这其实是国内高等教育生态的一种恶化”。他认为,理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格局,应该是在各个层次、各个类型都能办出一流的特色学校。

 

 


—— 信息源自:解放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