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河南省多举并措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
点击次数:4143  发布时间:2012-8-18 9:04:21

 

    今日上午,河南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交流会在省教育厅举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代表参与了此次交流会。

    “高等教育是青年学子学习知识、提高修养的重要阶段,对青年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2011年12月全省部分高校调研座谈时说,“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抢抓机遇 提升水平 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与“十一五”初相比,2011年,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36.49万人,增加69.04万人,增长41.23%。

    为能使全省高校教育取得集中突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新的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惟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郑州大学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榜上由合校时的80多位,上升到目前的34位。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均达到新水平。

    凝练特色 协同创新 现代教育推动知识产业化

    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教育是人才的前提。河南各高校突出各校专业特色,重视产学研结合,积极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河南师范大学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坚持自主创新。20余年来,与合作单位坚持致力于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开发了以隔膜材料为代表的一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并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了转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存一代技术成果的良性运行机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河师大中原经济区循环农业和太阳能光伏材料与技术等协同创新,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实现产业化。

    打造专业 强化师资 力有所为建世界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专业特色的学科,也是高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基础。

    河南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上,突出农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原则,坚持优先发展,强力支撑,特区建设,集中力量加强作物学学科,形成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河南理工大学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坚持队伍建设,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自2011年以来,专任教师由910人增至1788人,其中博士从54人增至658人,高级职称教师从266人增至661人,并且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师3人。

    服务区域 服务行业 助推中原经济区大发展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得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超硬材料等相关重大科技问题为己任,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基础理论和重大科研成果。学校10万多名毕业生,遍布粮食行业和磨具磨料行业各条战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服务区域、服务行业”为理念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全院统一推行“教·学·练·做”一体化基本教学模式,凸显职业性、实践性。

    经过多年努力,河南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贯彻落实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助推河南社会经济更上一层楼。

 


—— 信息源自:光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