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专家谈中国家长教育行为:过分强调成功 标准单一

--------------------------------------------------------------------------------
点击次数:2780  发布时间:2012-8-4 9:49:03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发布博客称,受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委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初步修订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为什么要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又要传递怎样的教育理念?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孙云晓。 

  记者:每个家庭都不同,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什么要对其进行规范呢? 

  孙云晓:学校有办学资格证、教师有从业资格证,同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却没有“上岗资格证”。我认为,为人父母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但目前,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动摇了家长的权威——孩子在一些方面比父母懂得多了,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就不灵了,家庭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制定《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就是给家长的教育行为提供一个参照标准。 

  记者:具体说来,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孙云晓:问题比较多,目前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 

  首先是养而不教问题。在城市,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不愿操心,把孩子送到老人处抚养,一星期最多只能见一次面;在农村,因为外出打工,许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在几千万留守儿童中,很多孩子从幼年起就不在父母身边。 

  研究表明,12岁特别是6岁之前,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孩子如果缺少父母陪伴,就会造成安全感和幸福感缺失,给日后的人生埋下隐患。 

  其次是一些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孩子对父母是“听其言,观其行”的,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遗憾的是,一些父母的言谈举止很难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教育应从改变自己开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另外,许多家庭过分强调成功。比如,只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却没有说,即使考不上大学,在街上摆个小摊,人生仍然可以是幸福快乐的。过分强调成功,对成功的认定标准又很单一,这导致孩子们都被赶到了独木桥上,竞争激烈,生活单调。这也许会让孩子“成功”,却不一定能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更别谈建立在丰富精神世界基础上的高品质人生了。 

  记者:那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要向家长传递怎样的教育观念? 

  孙云晓:从整体上,家庭教育要着眼于为孩子构建完整的人格,而非单纯促进知识增长。体现在细节上,比如说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加强引导、要尊重孩子等。 

  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强调两点。 

  一是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我认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只有尊重生命,一个人才会热爱生活,才会有人情味,他的人格才是完整的。 

  当然,尊重生命既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尊重别人的生命。要让孩子深刻意识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美好,就像树上的果子一样,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芬芳。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与人为善,爱护环境。 

  二是要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只有懂得审美,一个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经常会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会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恰恰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或忙于生计或受困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家庭教育上感觉力不从心。 

  孙云晓:我始终认为,工作再忙、文化水平再低都没关系,只要用心去爱,就可以成为好父母。 

  我知道一位新疆的长途货车司机。他只有小学文化,每次一出门就十多天,知道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他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一起出车。在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同时,给他讲述种种人生道理。比如上坡时,他就说:“上坡再难,也要咬着牙冲过去,过去就是一片坦途,泄气就会回到原点。人生也是这样,关键时候就得咬紧牙冲过去。” 

  新疆的冬天有时零下20多摄氏度。车坏了,他就躺在地上修,手都冻得裂了口子,也坚持做下去。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既体会到父亲的辛苦,也知道人生要以责任感支撑,要忍耐,要坚强。这个孩子后来不但考上了研究生,而且读研期间还勤工俭学,没用家里一分钱。后来,考上了全额奖学金的博士。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古往今来,许多普普通通的父母,为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教育传奇。这说明,学历高低、时间多少不是问题,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 

  记者:每个家庭都不同,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什么要对其进行规范呢? 

  孙云晓:学校有办学资格证、教师有从业资格证,同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却没有“上岗资格证”。我认为,为人父母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但目前,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动摇了家长的权威——孩子在一些方面比父母懂得多了,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就不灵了,家庭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制定《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就是给家长的教育行为提供一个参照标准。 

  记者:具体说来,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孙云晓:问题比较多,目前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 

  首先是养而不教问题。在城市,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不愿操心,把孩子送到老人处抚养,一星期最多只能见一次面;在农村,因为外出打工,许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在几千万留守儿童中,很多孩子从幼年起就不在父母身边。研究表明,12岁特别是6岁之前,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孩子如果缺少父母陪伴,就会造成安全感和幸福感缺失,给日后的人生埋下隐患。 

  其次是一些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孩子对父母是“听其言,观其行”的,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遗憾的是,一些父母的言谈举止很难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教育应从改变自己开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另外,许多家庭过分强调成功。比如,只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却没有说,即使考不上大学,在街上摆个小摊,人生仍然可以是幸福快乐的。过分强调成功,对成功的认定标准又很单一,这导致孩子们都被赶到了独木桥上,竞争激烈,生活单调。这也许会让孩子“成功”,却不一定能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更别谈建立在丰富精神世界基础上的高品质人生了。 

  记者:那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要向家长传递怎样的教育观念? 

  孙云晓:从整体上,家庭教育要着眼于为孩子构建完整的人格,而非单纯促进知识增长。体现在细节上,比如说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加强引导、要尊重孩子等。 

  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强调两点。 

  一是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我认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只有尊重生命,一个人才会热爱生活,才会有人情味,他的人格才是完整的。 

  当然,尊重生命既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尊重别人的生命。要让孩子深刻意识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美好,就像树上的果子一样,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芬芳。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与人为善,爱护环境。 

  二是要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只有懂得审美,一个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经常会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会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恰恰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或忙于生计或受困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家庭教育上感觉力不从心。 

  孙云晓:我始终认为,工作再忙、文化水平再低都没关系,只要用心去爱,就可以成为好父母。 

  我知道一位新疆的长途货车司机。他只有小学文化,每次一出门就十多天,知道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他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一起出车。在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同时,给他讲述种种人生道理。比如上坡时,他就说:“上坡再难,也要咬着牙冲过去,过去就是一片坦途,泄气就会回到原点。人生也是这样,关键时候就得咬紧牙冲过去。” 

  新疆的冬天有时零下20多摄氏度。车坏了,他就躺在地上修,手都冻得裂了口子,也坚持做下去。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既体会到父亲的辛苦,也知道人生要以责任感支撑,要忍耐,要坚强。这个孩子后来不但考上了研究生,而且读研期间还勤工俭学,没用家里一分钱。后来,考上了全额奖学金的博士。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古往今来,许多普普通通的父母,为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教育传奇。这说明,学历高低、时间多少不是问题,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
 

 


—— 信息源自:半月谈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