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机构力推“高分榜” 猫腻多 家长有苦难言

--------------------------------------------------------------------------------
点击次数:3494  发布时间:2012-7-26 10:21:47

 

  “特级教师任教,一个月让学生出类拔萃”、 “押中高考作文题”“百分百提分”…… 随着中高考的结束,许多辅导机构又开始了新一轮铺天盖地的宣传,他们通过种种途径 “透露” 自己押中考题,“渲染”考生取得高分。以此作为噱头招揽生源。眼下,如何证明能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无疑成为了培训机构竞争的关键点,而大打“高分榜”则是最常用的手段策略。事实上,一些辅导机构不仅夸大师资力量、培训效果,更给出虚假承诺。其夸大的背后更是阴暗的行业猫腻。

  很多教育机构在大考之后,肆意宣传自己的学生有多少考了高分云云。殊不知,这种行为恰恰暴露了某些机构对教育的无知。北京精诚个性化学校的董事CEO杨光先生告诉笔者:作为课外辅导机构,最值的称道的能力是提分率、提分度、提分时间、提分难度以及提分稳定度。而几名高分学员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培训机构的好与坏,更不应成为这些教育机构大肆宣扬的资本。否则教育机构本身就难免陷入功利化的境地,若顽固坚持,显然是为利益所驱使,至于教育本身的价值这些机构则早已无暇顾及。

  所谓“高分榜”其实只是一个广告概念。如果辅导上千名应届生才只能出几个高分生,如果高分学生本来就出类拔萃、考出这个成绩是理所应当,如果高分学员只是买过来的代言明星。那么,这道美丽的光环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编造出来的成绩张冠李戴甚至闹出“乌龙”、“撞车”遭人耻笑。对于那些大打“高分牌”的培训机构,在解释他们为何能培养出高分学员的原因时,用得最多的无外乎像什么“解密高考全部考点”;“直击高考重难点”;“掌握最新考试动向”等等原因。其实这一切只是在向家长和考生暗示,那些考高分的学员是因为有了我这里的内部资料、信息才能一飞冲天。真正是“何须十年寒窗苦,今日报名跃龙门”。其实内行人都清楚,押中考题、提高成绩不过是正常的事情而已,学生没有提分才是失职。考纲范围有限,大家都知道重点就那几个,自然都在反复操练。仅仅因为考试的题型擦边,或者内容相关,就自认为“押到题”,以致让考生“得高分”。这种说法实在可笑,可偏偏有些机构却要以此大做文章。

  但是,这些高分榜背后的真相,又有几人能知。高分榜+广告+大品牌,留给家长的选择还剩什么?

  如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更像投机商人,他们娴熟于教育的市场化操作,年年大考结束之时,更是其争抢生源赢得财富的“丰收”之日,但凡取得点成绩都要说的天花乱坠。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能诱导更多地家长,把带有忽悠成分的教学成果当作“攻心良药";为了能吸引更多的考生,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包装成“资深专家”,一切只为向“钱”看。貌似真实的案例,再通过专业水准的修饰,能在很大程度上误导考生和家长的选择。宣传时说的动人心魄,让你不得不掏钱选择;无法兑现时却又理直气壮,高分榜再次上阵——学得不好是你家孩子的自身问题,让家长有苦难言。

  对于此类乱象,北京精诚个性化学校董事CEO杨光先生认为:教育,是行善积德之事。教育培训机构,应当首先把教育二字放在心头,良心是办学的底线。家长托付到我们手中的是孩子的命运,如果出发点就是牟利,那么过程和结果也必然是错的。高分榜在过去的确是荣誉的标志,但是在今天的商业化中国,这份定期出炉的榜单又有多少公信力?教育机构面对尖子生,甚至可以免费、倒贴,只求你能够承认在我这学过。高考过600分的确不错,但是如果了解一下辅导学生的基数,家长会发现什么是“万里挑一”。做教育,不能从开始就准备欺骗。实事求是,坦诚相见,那么即便是不提分家长一样会有理解和感激。反之,豪华的高分榜,正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让你无法抗拒,但最后依然是有苦难言,投诉无门。

  笔者以为,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桃李满天下的大有人在,但唯利是图的也不算少数。我们倒希望真正有实力的机构积极的展现自己,以让更多的考生获得好成绩,但也坚决抵制“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伪实力机构。为此奉劝部分培训机构,教育乃百年大计,万万使不得虚假,切莫以牺牲下一代的终身幸福为代价来满足一己之短暂私欲。告诫广大的考生及家长,留心选择各类培训班,一定要亲自询问多做比较,切莫“只信广告不看疗效”。

 


—— 信息源自:新华网教育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