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周起,北京晚报《人才周刊》将开辟全新栏目“听课笔记”。本报记者将走进教育培训机构,了解家长的需求,倾听学生的愿望,以此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通过聆听教育机构的一节课程,记者将深入记录课程精髓及学习体验,向读者呈现。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不同,对不同教育课程的体验感受定会有差别,欢迎广大读者的关注并积极反馈。
上周末,记者走入了精华学校位于青云校区的一节普通讲座的课堂,副校长刘潇琦正在阐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在高考中获得‘加分’”的观点。她的语速很快,代表着对于学生情况的熟练掌握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亲和力强,时不时的反问听众“我说明白了没有”,显得谦逊而亲切。
“这个暑期,家长就要和孩子共同确认目标,提前进入努力备考的状态。因为孩子未来一年的状态将会相当疲惫,要打有准备之仗。”面对台下的高二、高三学生及家长,刘校长不时给出“过来人”似的建议,让学生树立好规划意识。
刘校长将学生的类型按照学校层次以及学生所在学校的成绩水平进行了九层划分:好学校的优等生、好学校的中等生、好学校的中下等生、中等学校的优等生……并依据学生所处的相对位置,分别给出了不同层次学生通过最后一年的努力,在高考中获得提分的解决方案。
第一类学生,好学校的优等生,特点是老师好、受重视,他们的高三提分要点“减轻压力是关键”。
第二类学生,好学校的中等生,特点是竞争强、压力大,他们的高三提分要点“名师指点是关键”。
第三类学生,好学校成绩较弱的学生,特点是基础好但易有挫败感,因此他们的高三提分要点为“增强信心是关键”。
第四类学生,中等校的优等生,特点为在校受器重,但有大考进行全区排名时就要面对现实,容易出现迷茫,因此,这类学生“重点突破是关键”。
第五类学生,中等校的中等生,这类学生是在高三一年提分最快的学生层,特点是有偏科、提升快,“确定奋斗目标是关键”。
第六类学生,中等校成绩较弱的学生,特点是“基础弱、被冷落”,高三提分要点“重新定位是关键”。
第七类学生,水平较低学校的好学生,他们面临的问题是认真学习意识强而校内指导教师水平一般,想要提升成绩不妨考虑选择课外辅导机构进行。
第八类学生,水平较低学校的中等生,问题是基础较差,学习氛围较弱,想要提分的关键是更换环境。
最后一类学生,水平较低学校且成绩较弱的学生,面对高考易有“没希望、被放弃”的感觉,这类学生“独辟蹊径是关键”。
刘潇琦副校长建议,对于第一、二、四类学生而言,应该树立考入名校的冲刺目标,重点提升自主招生考试题目的应试能力。第三、五类学生,需要锁定合适的目标,同时加强高考应试能力和自主招生的应试能力。第六、七、八类学生,需要调整到一个有老师关注、能迅速提高成绩的学习环境中。最后一类学生想要考取尽可能好的高校,则需要下大力气了,“不建议在学校混”,建议分两步走:一是做好通过两年努力考取985或者211大学的思想准备,二是从基础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