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创业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一方面,就业形势严峻,需要更多的人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的不断接轨与融合,信息的畅通,科技的进步,资金的流入,促生了诸多年轻的创业成功人士;第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创业促就业,抓民生工作方面也不遗余力,已不仅是一个政绩工作,并已初显实效;第四,各界媒体也纷纷开设各类创业、励志节目,在吸引眼球的同时,更加刺激了年轻人的激情,推动着这个市场;第五,高校也初步尝试开设各类创业课程及创业专业学历教育。
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之中,其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更几乎还是空白,这有悖于教育规律,也有悖于“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素质要求。
创业教育在我国更多是作为一种“功利性”的教育改革的内容提出来的,而并非是一种素质教育。例如:“在价值取向上,带有明显的功利,企图通过鼓励大学生当老板来开辟就业的第二战场,事实业已证明这种创业教育是无法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因为大学生创业公司可以一哄而起,也很快一哄而散。”
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创业教育在国际上正式被提出,英文名称为"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创业教育,作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国际教育专家指出:“在造就有自信心、有潜力的年轻人的过程中,有三种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它们是:学术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创业或创业活动能力。前两者是得到很好组织管理的,但它们不能使青少年特别是毕业生为自己创建一个理想的未来——如果他们找不到谋生职业的话。而创业活动能力是最基本的,如果创业能力能够成为教育或继续教育的一部分,那么经营小型企业的人对自己的家庭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全然不同的影响。”
回看亚洲国家,日本政府从1998年起,文部省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课前有个“早起会”,敦促小学生早起来,利用早晨上课前的二、三小时给人送报纸、送餐饮等。这既是艰辛的创业教育,又是对未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其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样,欧美诸多国家,家长在家庭里教育及管理孩子,也会从很少的时候,培养他们对“金钱”的认识,让他们清楚的知道,要获取回报就必须有对等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经济的转型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极为不均衡,从而造成了诸多的不协调,不对等,不和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成功是建立在做好了各项准备的年轻人。近几年,国内儿童教育也是蓬勃发展,是一种好事,表明了社会及家庭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然而,早期教育受基础教育影响,也凸显了“功利性”的一面,爱博思英式儿童教育,源于英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带给中国的家庭,中国的孩子。近期,爱博思国际教育专家正积极比较各国的儿童的创业教育,计划引进先进的儿童创业励志教育课程,并通过多感官的教具和全英文的环境带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教育体验和感受。课程计划于今年9月份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