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名师指点:高考后身心调整十一大攻略

--------------------------------------------------------------------------------
点击次数:3054  发布时间:2012-6-21 7:29:22

 

  高考(微博)结束了,有的考生开始不管不顾尽情放松,有的考生还在继续紧张后续的升学问题。家长(微博)(微博)们也都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希望孩子放下高考重担,享受一个相对开心和轻松的暑假。高三的老师们又会给出怎样的放松建议呢?

  北京四中历届高三任课教师集体创作了高考考后身心放松攻略,建议大家用前三天的时间睡觉,整理内务,把用过的材料整理,或卖废品,或送给学弟学妹。千万不要惦记复读,希望大家都能向前走,而不要原地踏步,要知道人生苦短,青春的时光更短,向前走你会有很多机会。然后实施下列攻略。

  1.反思高中生活,写写回忆录,甚至写写小说,把中学留给你的种种印记进行梳理,这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2.报个驾校,学开车,这是将来生活必备的技能。

  3.读书,好不容易不用为考试读书了,体会一下没有压力静心读书的快乐。在读书的间隙学着为家人做饭,真正学会四中要求的做四菜一汤。学会做三样特色菜,6-8月,每月学一样,多次实践,可以请同学到家里品尝,争取成为家庭的“招牌菜”、“面子菜”。

  4.体重超标的同学,三个月足以改变体型,争取在新同学面前打造新的形象。可以通过锻炼、节食,还可以借助于针灸。

  5.继续学习英语,可以报个班,也可以自己学,总之不要把英语荒废了。最好定个目标,比如考个级什么的。还可以利用假期多看些英文原版电影,推荐《黑天鹅》、《国王的演讲》。语言是你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

  6.做一个游学的方案,走大好河山,开敞心胸,在游历中释放心灵。从现在开始准备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每去一个地方就画上小红棋,记下旅游见闻,若干年后说不定你就是“王霞客”、“李霞客”。

  7.学一件乐器,练练字,书写是你的门面,音乐是你的朋友。女孩子买一块中等大小的十字绣,给家里做个桌布台布什么的,做女工让你心灵手巧。

  8.找个地方打一个月的工,可以是大公司,也可以是小摊位,在打工中体味生活,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积攒些社会经验。

  9.高考成绩超强的同学,你们的经验是宝贵财富,社会上有很多办学机构需要你们这样的小老师,利用暑假给自己找一份家教的工作,从假期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10.开始着手大学、出国留学(微博)(微博)的准备工作,提前做一些预习工作。

  11.尝试做一点公益活动,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可以自己联系社会福利机构去做志愿者。

  12.喜欢游泳的报个班,让自己多学一种泳姿,譬如自由泳,尤其蝶泳,以便在大学能赢得尊敬。

  13.喜欢劲舞的学习拉丁舞、肚皮舞、街舞;喜欢高雅的学习探戈、华尔兹。

  心理分析

  用自我调节缓解考后焦虑

  “考后狂欢”是高考生们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他们或上网打游戏或跟同学一起吃饭喝酒,通宵进行也并不鲜见。

  “考后悲观”则多存在于那些性格内向、心事重的学生,他们对成绩的预计非常悲观,进而认为自己将无法进入理想大学,甚至吃不好、睡不好。

  “埋头大睡”则是以上两类考生的共同点,终于考完了,可以将此前一千天欠缺的睡眠都弥补过来。本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走出考场的高考生们,9成以上的第一想法是“想睡觉”,虽然也许这些考生们并不全都马上回家睡觉,但是也反映了孩子们“渴睡”的心情。不过,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讲,考后孩子睡眠时间过长或是过于放松玩乐,对身体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经历了紧张的复习和考试,高考生确实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身心的调节,华夏心理咨询师认为,面对考生考后的焦虑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情绪,要明白考试结果是不可改变的,过度的担心只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考生之所以会产生焦虑是对现有状况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假想着自己如果落榜这辈子就完了等等类似情况,从而滋生了负面的情绪,此时最关键的并不是高考的分数或结果,应该是我们对待高考的正确认知。

  北京林业大学(微博)(微博)心理系的王老师则奉劝家长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尽量与考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轨道上。此外,家长可以鼓励考生从事自己以前曾经向往的运动,比如瑜伽、游泳、球类,让考生在运动中缓解焦虑。同时,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做些运动,例如散步、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压”,还可以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 信息源自:西安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