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能看到“百鸟婉嘀花争春,日影斑驳绿荫夏,柚子香黄杉叶秋,菊残腊艳不知冬”的绿色校园;在这里,你能感到“用宽松的氛围解放人、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真挚的情感凝聚人”的绿色管理;在这里,你能“教研育师、科研兴校”的绿色教研。这里就是梁平县实验小学。
【绿色使命】
梁平县实验小学占地五十余亩,绿化面积三十多亩,走进校园,仿若走进了一副山水画卷,这里有枝叶绽绿的水杉道、花开争艳的夹竹桃道、曲径通幽的茶花道、绿意泛波的天竺桂道;这里的“松桂园”、 “香樟园”、“柚香园”、“红桔园”、“黄桷园”随季节的变化,演绎着不同色彩,置身其间又仿佛一副四季画卷。
绿色校园中的绿色德育
梁平县实验小学自建立以来就绿色为使命,着力营造绿色校园文化,坚守绿色德育基地。学校背靠小山坡,柚香园便建在此,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柚香园里赏柚子、画柚子,摘柚子、吃柚子,写柚子、演柚子。在梁平县实验小学的各种植物园里,你总会看到观察各种植物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给每种植物制作名片,进行绿色文化研究;有的在采摘树叶、制作昆虫标本;有的在采集虫、鸟叫声,撰写研究小报告;为了深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学校还“小手牵大手”办法,让学生扮演“小交警”,走出校门同警察叔叔一起值勤,增强遵章守纪的交通意识,体验生活德育的实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引导学生在校园网上制作“绿色网页”,用绿色理念编排“课本剧”,举办“科学沙龙”,召开“综合实践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让绿色理念植根学生心间。
绿色理念里的绿色教研
“用宽松的氛围解放人、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真挚的情感凝聚人、用不断的发展激励人、用成功的绩效完善人,为师生营造温馨成长的绿色家园”。多年来,梁平县实验小学一直秉着绿色管理的理念,在学校形成了理论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教育团队。梁平县实验小学共有教职工103人,其中特级教师3名,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48名。全国、市级骨干校长、教师7名,县级骨干教师12名,这些都是绿色管理下的火红的成果。
教育团队提升必然带来教研方式的创新,多年来,梁平县实验小学积极探索有效的教研途径,提出了“绿色教研”的理念,以此践行“教研育师”、“科研兴校”诺言。一方面组织教研共同体,务实组本教研,创新常规教研并促使其系列化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开展一系列的小课题和大课题研究,使教育教学科研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增长点,来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绿色教研下的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是梁平县实验小学继“绿色教研”后提出的又一办学理念,近年来,梁平县实验小学通过开展“新课程究竟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的“南园论坛”、“同课异构的磨课”、“组本教研的展示”、“教师小课题研讨”等活动,初步建构了“绿色课堂”的理念和特征。 “绿色课堂”是高效的和谐的课堂,老师必须在四十分钟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着力打造有效率、有收获、有互动、有个性的课堂。
近年来,梁平县实验小学经过“绿色教研”“绿色课堂”的实施,学生参加英语竞赛近200人次获奖,占全县获奖总人数的近80%;2004、2005年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大赛,获奖比例占全县96%、66%。2005年学生参加重庆市创新作文大赛、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分别有81人、134人获特、一、二等奖,居全县之首。
【文化使命】
大山里的文化传承
年画是中国民间为庆贺年节而产生的特有绘画作品,它是中国民间美术的最集中表现形式。梁平年画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列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梁平县实验小学莫绍萍老师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开始从事年画的创作,多少年来一直凭着对年画的爱好和执着,向周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近年来,面临现代社会的各种冲击,梁平年画将有灭绝失传的危险,梁平县实验小学深刻的认识到继承、弘扬梁平年画这一文化遗产,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然而,如何将年画带进课堂,如何打造高规格的年画作坊成为了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将年画带进课堂,梁平县实验小学把梁平年画纳入地方教材进行教学,在每周的美术课中专门安排一课时像学生传授年画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对年画产生兴趣,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民俗馆,去寻找、发现、领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创作梁平年画的兴趣和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为喜爱绘画的学生义务办起培训班,指导学生创作梁平年画,让传统年画在在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