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起,2012年高考在全国展开。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达915万。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科技作弊,教育部首次修改了8年前公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各地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更严厉规定:上海各考点摄像头360度监控,手机禁入考场;广东要求水杯笔袋必须透明;江苏规定手表禁入考场……种种新规被公众称为“史上最严”。
高考正在进行时。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科技作弊,教育部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各地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更严厉规定。从摄像头360度监控,手机禁入考场,到水杯笔袋透明,手表禁入考场……种种新规被公众称为“史上最严”并不为过。此举对于维护高考诚信具有积极意义,对不法分子与试图舞弊的考生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换个角度讲,高考诚信问题,除了高考考试环节的漏洞以外,高考加分、保送、录取环节的公平诚信问题也是疑云重生。官员、富人与教师子女占据大部分高考加分特权、保送指标,就是无法绕去的问题。《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让高考重新“裸”起来。“一刀切”取消高考加分固然有因噎废食之嫌,但是表达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变形走样的公平焦虑。
高考公信屡受质疑,教育部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各地出台“史上最严”高考规定,加强考生诚信教育无疑有其必要,但是,维护高考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门仅仅要求考生讲诚信,恐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诚信问题。教育部门在严禁考生作弊的同时,更要管住权力作弊,加强高考命题、保密、考试、录取环节的监督管理。一方面,教育部要创新高考命题制度设计,加强考试管理,严明监考纪律,依法落实舞弊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征询各方意见,对各种高考加分政策与自主招生程序进行全面清理,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更为重要的是,“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教育部门要痛下决心砸破招考暗箱,把详细招考信息放在阳光下曝晒,自觉接受舆论公开监督。避免权力之手染指高考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