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要防止义务教育低水平均衡

--------------------------------------------------------------------------------
点击次数:2772  发布时间:2012-6-9 12:01:46

 

    这几天,正是北京“小升初”的关键时刻,几所重点中学的点招已经几乎尘埃落定。与此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督导评估暂行办法》)。6月2日,记者就如何督导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专访了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

    记者(以下简称记):督导办公室似乎过去并不太为人所知,你们出面来监督各地的教育均衡,是否有足够的权力,能真正影响各地区、各县的教育均衡发展。据记者在基层看到的,县委、县政府的权力是很大的,他们要扶植好学校的冲动也很强。各地重点中小学校长也是一方牛人,你们如何撼动这些利益呢?

    何秀超(以下简称何):近年来,实践证明,教育督导的效果十分明显,作用也很大,在各地都十分受重视。尽管目前教育督导部门在独立行使职能方面还发挥不够,但是,伴随近些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办学行为规范、制定科学标准、加强教育监督的呼声日益强烈,今后会逐步加强。

    下个阶段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推动均衡发展,均衡是个相对概念,在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城市内部,都存在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就要相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督导评估来推动、督促和验收。

    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何: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个门槛,即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这是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两个方面。

    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与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

    一个参考,是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记:按照您所说的标准,是否在北京,海淀的均衡得分远远不如密云?因为海淀既集中了最好的中学也有农村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聚集的学校,而密云的重点学校就不多。

    何:目前,北京还没有进行督导评估认定打分,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在均衡评估认定之前,我们设立了最低的门槛,《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防止低水平均衡。二是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记: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如果哪个县教育均衡得分很差,你们会制裁吗?

    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并适时公布名单。同时,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所辖内申请评估验收的县进行督导评估前,要向社会公告,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如果某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不力,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步骤约束和推动。一是发出反馈报告,要求整改,限期3个月提出意见并派督学前往督办。二是对有关地方进行约谈。三是发布督导报告,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四是向该县所属上级政府提出意见,制定惩罚措施。

 

 

 


—— 信息源自: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