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校帮弱校就像献血,既帮了他人又促进自身新陈代谢。”近日,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校长、实小教育集团总校长苏培园在向记者谈及学校发生的这些改变时,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他的自豪来源于福建省大力推行的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这一举措,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推动基础教育的整体提升。去年,该省还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底实现县域初步均衡发展,到2017年底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
起点公平:让更多学生享有优质教育
教育公平是人生发展起点的公平,事关每个孩子,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要做到公平必须实现教育均衡。如何实现起点公平?其切入点在哪里?记者带着问题来到福建省教育厅寻解。
翻开福建省2011年4月出台的《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意见》,记者看到该省决定推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小片区管理试点工作。
所谓小片区管理,是指将各县(市、区)义务教育管理服务区划分为若干小片区,以片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鼓励优质学校通过组建教育集团等方式,带动一般校提升办学水平,有效缓解城区择校问题。目前,福建全省已有1191所城区学校开展了小片区管理模式改革,涉及55个县(市、区、开发区);从今年秋季入学起,这一模式将在全省推广。
教育公平,还应包括区域间的就学机会均等。近年来,福建省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城同权待遇作为推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拿晋江市来说,该市率先作出公开承诺“决不让一名在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让数十万“新晋江人”安居乐业,找到幸福归属感。2002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工子女借读费;2005年以来,确定275所公办学校作为“外来工子女入学定点校”,并可就近入学;2006年起,取消外来工子女学杂费,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九年义务教育。晋江的实践,是福建致力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又一个亮点。目前,晋江做法已在全省推广,全省90%外来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与此同时,福建省加大经费投入,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从2001年起,全省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2010年以来,每年省级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达40多亿元。
一笔笔投入,一组组数据,带给百姓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校际交流:让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校际交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优秀教师的交流任教,提升薄弱校的教学水平。
闽侯县于2004年开始尝试小规模教师交流;2009年成为福建省在11个县开展“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试点之一;2011年5月,被确定为福建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县。
当月,闽侯县确定了“科学合理、公开规范、积极稳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交流原则,建立办学联合体,学校管理实行“六个统一”:教师工资待遇、教师编制标准、学校岗位结构比例、教师招考聘用、教师考核办法、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统一,采取双向选择、跨片竞岗、对口协作等多种办法促进教师交流,同时明确了来自管理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扶持。
为了给校际交流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各地在采取建设教师周转房等多种办法的同时,对农村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政策奖励,打消教师顾虑,让优质校的教师愿去薄弱校任教,让薄弱校教师进入优质校,从而在资源均衡配置中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源头治理:让义务教育回归公益
“择校”的实质是“择师”,其背后带来的是择校乱收费问题,要从源头杜绝择校乱收费问题,在“禁择令”的基础上实行“均费制”,禁止任何名目的收费,不失为一剂良药。
2003年起,福建省在中心城市小学实行“禁择令”,义务教育招生实行划片入学,初中实行小学对口就近免试入学,严禁公立小学招收“择校生”;2005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违反教育收费管理政策法规行为纪律处分的暂行规定》,对义务教育实行“均费制”,取消“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让义务教育回归公益。
为保证一系列制度措施的落实,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督查力度。2006年以来,全省组织教育乱收费检查组2353个,检查各类学校3.2万所(次),处分或处理536人,撤免公办学校校长30人。
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试点,从1998年起,厦门率先对初中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取消择优、择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所有小学毕业生升学采取电脑随机派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学,也通过电脑派位或摇号确定,严禁以任何名义开办重点校、重点班,严禁学校收取与招生入学挂钩的各种赞助款。
不久前,记者来到厦门市实验小学采访,虽然学期已过大半,校务公开栏上仍张贴着“2011—2012学年教育收费校长公告”,这样的收费公告,在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可见到。规范教育收费已成为厦门市文明学校、先进党组织等评先评优、行风评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现在,厦门下辖6个区全部通过省教育收费示范或规范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