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应先“人”后“才”

--------------------------------------------------------------------------------
点击次数:2812  发布时间:2012-6-7 16:41:11

 

    “近30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来”,昨日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武汉做招生宣传时说,“现在的大学都是以给学生输送知识为主。真正优秀的人,首先应有想象力。有想象力,才会创新;其次应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最后应有很好的记忆力。”(6月6日《武汉晚报》)

  “想象力”、“创新”、“洞察力”和“记忆力”,确实是“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但总觉缺了些什么。要我说,“优秀人才”更在于“人”而非“才”,或者说先“人”后“才”。我所说的“人”,是一种人文情怀。而“想象力”、“创新力”最多只能算是“才”。教育应先是成“人”的问题,再是成“才”的问题。

  这种人文关怀精神,是旧时知识分子所谓的“道统”。它们是“以天下为己任”,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情操和人格。在公民社会,它更是一种基本的现代公民精神: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投身社会、监督权力的参与意识;有按社会规则办事的规则意识;有尊重与宽容意识;有敢于对权势说不的勇气;有关怀人生、社会甚至是世界的情怀。

  《消逝的燕京》一书中有则故事,很好地表明教育家司徒雷登是怎样向学生们传达社会人文关怀。1934年,为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燕大学生不甘人后,纷纷南下请愿。事后却担心校长回来责备,然而在学校大会上,司徒雷登不但没有责备处罚,反而让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当自己听到学生来请愿了“才放下心来”,因为“如果燕京的学生没来请愿,那说明我办教育几十年完全失败了”。这所学校正是在这样一位校长的带领下,在短短10年内,从一个烂摊子变成一流大学。

  其实,无论是过去的北大、清华、燕大还是西南联大,它们都已经揭示了当今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学术自主,教授治校,人文通识教育等等。

  然而,如今大学培养的却是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其中固然有体制与权力所造成的无奈,但我们无法否认这同时源自我们对人和社会关怀、担当的缺失。这种缺失让我们丧失不断尝试突破束缚的冲动与力量,失去了在这种共同关怀的召唤下积聚力量融化坚冰的动力。

  一个社会,科技再高、经济再发达,却自私浮躁,算不上健康的公民社会。相反,一个社会可能经济科技一时平庸些,但充满了人文的关怀与温暖,那么它注定不会永远平庸下去。这种关怀与温暖才是一个社会排除万难、不断进步向上的动力。

  无论是“想象力”、“创新力”、“洞察力”还是“记忆力”,这些是“术”而非“道”。“术”可能握于天使之手,也可能握于恶魔之手。如此看来,就中国的教育与人才培养而言,“明道”与“优术”,孰先孰后呢?


 

 


—— 信息源自:人民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