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川夫
在湖北省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中,除政府公开的学生数有以少报多的情况外,一些本不存在的“幽灵学校”仍在领着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据称,人数存在水分的现象,阳新不少学校都存在。仅记者实地走访的几所学校中,实际学生人数与“阳新县2011年统计数据”上的人数差额已近5000人。(6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这的确让人吃惊,单就一所白沙中学,便突然从政府信息中多“蹦”出了3000名学生领补助。这数千个领补助的学生是怎么“蹦”出来的?这些本不存在的“幽灵学校”是如何“钻”出来又悄然隐去的?谁将这笔不该窃吃的国家财政金给活活蛀吃掉的?这一个个大大的问号让人无法拉直。阳新县教育局的曹局长对此回应,“这个问题是很敏感的一个问题”,对学生人数含水分这个事,他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
曹局长这样的回应除了相当于没回应之外,也透露出两点若隐若现的信息。一是上面的领导和他自己,看来是知道教育补助金频频“闹鬼”的,只是觉得这事儿敏感,才不想也不敢“捉鬼”;二是曹局长之所以既不否定也没肯定,是因为他在群众举报和记者提供的无以争辩的数据面前,无法自我解围,那就以模棱两可的语句回应吧,反正持他们这种“不领白不领、领了也白领”思维的官员不在少数。涉事官员这样想及这样做是正常的,因为,之前不断曝光的多领学生补助款的案例,一直鲜见有“惩处重拳”挥过来的影子。
远的不说,就在今年1月8日也是《新京报》便曝光了教育补助金的“闹鬼”事件。安徽界首市上报国家报表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人数是51586人,而实际上只有36234人,可以多获得一千多万国家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当时,也引发民众关注,但随后没见有力的惩处跟进。这导致局地还出现越被曝光越显猖狂的迹象。另外,恐怕还与这一政策存在漏洞有关。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及时、规范支付,财政部、教育部早在2006年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但其中未有督查措施和处罚细则。
在该政策明显疏漏之下,有人一再张嘴吞食中央专项资金就不足为怪了。实际上,我国公共财力并不雄厚,需要国家财政投入的民生现场还有很多很多,这也是国家财政投入占GDP达4%的目标长达十多年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于此情形下,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本来就不多,再被这些相关机构和相关官员一茬没一茬地贪吃,这势必造成落到农村义务教育专项保障现场的救助款明显打折。而巩固“普九”成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惠民政策实施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便成一句空话。
是该对各地义务教育补助金的申领、发放进行一次彻查行动了,是该尽快威慑住这种“虚报骗钱”的违法行为了。我们除了填补上述“暂行办法”政策中的未尽事宜之外,应强化对这类行为的法律惩戒处罚力度。从报道中看,一个地方往往是以“集体的名义”吃款,但这与集体作假、公开贪污无本质区别,对这样的明显违法行为,当前亟待彰显法律的究责之威,不但应处以每一个贪吃补助款的官员的刑责,还应逼其双倍吐出不该下肚的款项,震慑后来者将贪吃多占的大嘴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