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基础教育与想象力匮乏

--------------------------------------------------------------------------------
点击次数:3296  发布时间:2012-6-5 18:08:48

 

    做过小学数学作业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作业的人,都应该对课本中数学题目的重复记忆犹新。不管是10以内的加减还是100以内的加减,3+5、5-2或37+48、64-49之类的算式,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这样的题目,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无非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说得冠冕些,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然而,花费大量的时间,目的只是让孩子牢牢记住1+1=2,这样的性价比是不是太低了?而从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角度出发,这样的重复,更是一种摧残。因为这种训练,强调的是“记住”,而丝毫没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像这样被慢慢抹杀的吧?不过,如果将这些算式中等号前后对调一下呢?同样是运算,但那样的运算,可能就是促进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催化剂了。

  10以内的加减运算中,1+1=2,这是无可非议的;同样,也是一成不变的。但是,2是不是就一定等于1+1呢?如果允许我们的孩子自由发挥,他们不知道能提供多少种答案,而且都是正确的。随着所学知识的增长,他们所提供的答案,会更加的千奇百怪,却也依旧完全正确。从操作性的层面考虑,这样布置作业,应该是很容易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哪一本教材中设置这样的题目,也没有几名教师会布置这样的题目。除了“习惯成自然”的因素,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的教材与老师不敢这样处理,原因不言而喻——这样的题目,学生做起来,趣味盎然;老师改起来,却是痛苦不堪。甚至,面对学生提供的答案,我们的老师都不能判断是对还是错。

  如此说来,孩子的想象力可能就是被我们这些教书育人的老师所抹杀殆尽的。说到教师,他们与学生之间年龄差距的过大,对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但事实却是,今天的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阶段”与“教师的看待孩子想象力的激情”高低倒挂的现象。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孩子的想象力应该是最丰富的时段,然而,小学教师队伍中,特别是一些相对而言较为偏僻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中,“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唱主角的现象,还非常普遍。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希望小学的校长王月娥说了一段顺口溜,“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这段顺口溜,形象而直观地反映出小学老师高龄化甚至是老龄化的社会倾向。我们都清楚,年龄越大,他们的思维定势也就越强烈。思维定势特别强烈的老教师,怎么可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因为,他们都习惯按部就班,他们都喜欢有板有眼,他们也都不太能够接受标新立异。等到这些孩子升入初中升入高中,虽然他们所面对的老师相对而言比较年轻,可是,孩子自身的想象力早已经被“爷爷奶奶”们打磨殆尽了。

  高中阶段的老师比较年轻,他们的想象力其实也并不是非常丰富,因为,他们也同样是“爷爷奶奶”们教出来的学生。

  除了题目的单调与教师的老化这两个因素外,孩子们想象力的缺失还与我们对想象的苛刻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应该说,今天的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孩子想象力的缺失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写作中的“展开想象”就是一个典型表现。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在送给孩子们一双“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同时,又给他们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想象要合理”。对此,著名教育策划人、现任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和《读读写写》杂志执行主编的李振村先生就表达了明确的反对。他在全国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上的讲座中说到,“想象要合理,这是我们对小学生作文的又一个基本要求,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十分怪异的要求”。其实,李振村先生所说的这一怪异要求,又何止是在小学作文中呢?中学作文中,这也是学生写作时必须遵循的圭臬。我们没有必要重复李振村先生的精辟论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作文中,孩子想象的合理与否,其实

  都是站在我们成年人的角度看待的。而成年人呢,多是世故地以现实世界为思考前提,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想象,可能都是不合理的了。然而,既然是想象,如果完全建立在“已然”社会的基础上,那还叫什么想象呢?富尔顿发明轮船前,他的想象与现有社会相比,肯定是不合理的,因而,他摆放在巴黎塞纳河中用于试航的轮船,自然被更多的世故的成年人讽刺为“富尔顿蠢物”。如果富尔顿也完全遵循故有的轨迹,那么,今天的我们也许仍然靠独木舟在水面上漂行。因此,想象要合理,确实是制约着孩子想象力发展的一副沉重的桎梏。这副桎梏,对那些哪怕在成年人看来也是合理的想象,有时也会横加指责。而成年人之所以指责这样的想象,仅仅是因为,这些想象没有考虑到场合。比如,说到对称图形时,如果有学生在举例时说到屁股是对称的,十之八九,他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也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讽。但是,我们能说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吗?

  在李振村先生看来,想象要合理,其实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缺乏民主平等的思想所致。对此,我们不能说李先生的观点百分百的正确,但是,他的登高一呼,也确实值得我们的深思。在那篇讲话中,他举了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

  美国有一篇童话,曾获想象大奖。说的是几个孩子到野外郊游,捡到一枚巨大的蛋。这是一枚什么蛋呢?孩子们讨论来谈论去,没有得出大家都信服的结论,于是一个孩子提议:把这枚大蛋,放到烤箱里,给它加温,让它慢慢孵化,看看最终能孵出什么来!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的赞同,于是巨蛋被放入了烤箱。孵啊孵啊,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终于孵出来了,孩子们拉开烤箱一看,哇,孵出了什么?最妙的就是这最后的结果,孵出了什么呢?

  美国孩子是怎么想象的呢?孩子们这样写道:“拉开烤箱一看,哇,孵出了一个里根总统!”——当时的美国总统正是里根。

  李振村先生幽默地说:“如果是中国孩子来,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拿国家领导人来开玩笑的,他不敢,别说国家领导人,就连乡党委书记他也不敢。”其实,不是孩子不敢,是孩子的家长与孩子的老师不敢,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都不敢。

  必须这样,必须那样;这样不敢,那样不敢。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孩子的想象力又如何得以发展与提高?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鼓励我们的孩子整日耽于幻想,不过,既然是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就没有必要再给他们戴上一副又一副的枷锁。只要他们能想象得出来,就无须用“合理”来对号入座。容许孩子胡思乱想,才会激发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面对孩子们的胡思乱想,我们不应该板着面孔说一声“不合理”,而是应该面带微笑竖一个大拇指,那么,我们孩子的想象力,绝不会比其他任何地方的孩子的想象力要差。

 

 


—— 信息源自:中安教育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