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年开学,总要为孩子入学操心,城区学校每个班级八九十名学生,每所学校人满为患。为了给孩子找所学校,我们要提前一个多月托关系、找熟人,搞得焦头烂额。今年好了,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去上班了,半天都没耽误。”提起孩子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张女士,欣喜地谈起了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育的巨大变化。
记者从襄州区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春季,该区1031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平稳有序实现了就近入学,首次实现了“零辍学”、“零投诉”。
以前,“入学难”年年困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随着襄州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富余人员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难”日益凸显。2009年,襄州区委、区政府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启动实施“6+1”民生工程,彻底改造城区薄弱学校,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目前,民生工程6个项目全部竣工,襄州区实验小学、云湾小学、潘台小学、洪山头小学教学楼和区四中、张湾二中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武汉部分企业家捐资援建的石桥镇杨营村小一栋综合教学楼如期竣工。
办学条件改善后,接收适龄儿童、少年就读的容量扩大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硬件方面得到了缓解。在此基础上,襄州区加紧实地走访、调查论证,科学制定了《襄州区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办法》,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政策难题。
襄阳市襄州区规定:“城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律按照划定的区域实施就近入学,任何学校不得拒收。”符合一定条件,并且需要在襄州区城区公办中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由其父母在每学期开学前,向暂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供有效证件和书面材料。此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就近入学有了“尚方宝剑”。
今年春节,襄州区还启动了“千名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许多教师放弃休息时间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了家访,开学后,学校又组织教师对他们进行了回访。尤其是对有辍学念头的学生进行了多次回访。“现在的教师对我们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可照顾了,不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还经常到我们家中,和我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法,真的很感动。”学生家长张先生对教师家访赞不绝口。“访万家”拉近了家校的距离,拉回了辍学的学生,得到一致好评。
学生王肖笛对进城务工的父母有强烈的疏离感,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她的班主任郭丽华在家访中了解到王肖笛父母因为忙于打工,几乎和女儿没有交流的机会,每次女儿把获奖的消息告诉父母时,他们总是说“还差得远,要继续努力”,从来没有夸奖过。郭丽华多次家访,纠正了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告诉他们要多和孩子交流,并多赞美自己的孩子。王肖笛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又满怀信心地回到学校。
“不管是民生工程、划片招生,还是‘课外访万家’,都是把实事、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一名家长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