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均衡发展应当是义务教育的“灵魂”

--------------------------------------------------------------------------------
点击次数:3283  发布时间:2012-5-31 11:45:10

 

    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公布《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评价或者考核教师,不得按升学率高低对教师进行排名和奖惩。(5月30日《人民日报》)

  点开网上《征求意见稿》,虽然才一天多时间,就已参与者众,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笔者也通读一遍,及时给了意见。结合多年之关注和思考,一些意见还需要一二三说明如下:

  一、义务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均衡发展。不均衡,就择校,就有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教育腐败。择校已经伤了义务教育的筋骨,义务教育不义务,人神共愤。义务教育的校园本该是一片乐土。师生绝不能为考试所累,九年里,一点一滴为基础教育奠基。国家全包,清一色的宽松自由发展模式,即便有特色,也是校园内的百花齐放。不可一校一景,你方唱罢我登场,玩些花拳绣腿,得不偿失。

  当务之急,就是围绕均衡做文章。就地级市而言,义务教育全部放到区里搞。市里可以集中力量办高中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不能差别太大。农村教师工资待遇要高于城区,这是农村留住老师的务实之举。

  二、国家为义务教育制定了法律,要对义务教育的违法之举祭出法办大旗。比如,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向学校、教师下达升学指标、规定考试成绩提高幅度,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或者将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升学情况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师的主要标准的;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或者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的;跨学区、区域组织招生的;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一定要该撤的撤该免的免,该法办的法办。义务教育的违规之举太多太滥,不下猛药治理,不违法必究,义务教育的效果和意义必定大打折扣。

  三、有必要迅速纠正撤校并点的错误。基本上要以一村一校或者一村一点(教学点)为总要求,起码恢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普九”的格局。5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有学校在,乡村的“灯”就亮着》一文,对一些地方盲目撤并乡村学校的做法给予了批评。切记,对遥远的乡村来说,每一个学校,是一堆火;每一个老师,是一盏灯,那光虽是暗淡,却明明灭灭地闪了几千年,是烛照中国乡村的一线微芒,让人温暖且踏实。乡村留住学校的意义非同寻常,不光解除了农民的教育焦虑,还会有效缓解城区教育的紧张局面。

  四、必须对教师资格、职称进行再审查再改革。不可否认,由于一些地方把关不严,有部分不合格的教师并不能真正教书育人,这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淘汰机制,让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离开教师队伍。教师职称评定也是问题多多。一旦评上就附带终身,这极为不合理。数量巨大的小学教师晋职最难,能够晋高级职称的竟然非校长莫属,实在荒唐透顶。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职称评定也必须改革,不然职称的激励作用就会化为乌有。

  五、必须改变校长任命局长说了算的做法。多年以来,教育过度行政化的恶果已经显现,校长负责制变成了校长的“家天下”。校长只对局长负责,教师被奴化的倾向严重。学校管理,教师没有话语权。校长不是教育家,而是“小官僚”。一些校长依仗溜须拍马、弄虚作假,把学生当做唐僧肉,把失衡的教育资源当做敛财的本钱,早已丧失教书育人的资格。校长遴选标准必须严而高,主要让师生说了算。校长要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敢于善于依法护校,成为师生的保护神。

  此外,义务教育的督导不能是自我督导,政府GDP4%的法定投入务必到位,辖区学校的合理布局和学校规模的适度扩大,以及残疾智障学生的特教等,都需要《意见》求真务实明确到位。

 


—— 信息源自:红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