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广东佛山一公办幼儿园招生:家庭住房80㎡以上

--------------------------------------------------------------------------------
点击次数:2521  发布时间:2012-5-29 13:22:21

 

    想上镇里公办幼儿园?“80平方米以上住房,一平方米都不能少”是硬指标。近日广东佛山一所公办幼儿园招生,市民遭遇“拼房”门槛。幼儿园和当地教育部门称:此举是“优先保障可以买得起80平方米住房的外来工需求”。 

  如此怪诞的“拼房招生”,是给外来工“平等机会”,还是区别对待低收入外来工?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想上幼儿园:住房面积少一平方米也不行 

  家住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镇的梁永波,孩子今年3岁。梁永波一家虽然不是本地户籍,但他是拥有合法房产的本地业主。当他到黄岐中心幼儿园报名时,门前张贴的招生简章把他惊住了。只见“招生条件”项下赫然写着:“大沥镇户籍的适龄幼儿或者父母在大沥镇购买80平方米以上(含80平方米)房产并已有房产证。”而他家住房的房产证上的面积是79平方米。 

  “希望能通融一下,毕竟只差1平方米。但学校告诉我说‘口子不能开,要不然78平方米房子的家长来了怎么办’。”梁永波说,“要求有户籍有房产能理解,但规定还得80平方米以上,这摆明了就是为难人。” 

  1平方米难倒梁先生,他觉得十分愤懑。 

  记者联系到了梁永波本人。他家住在黄岐中心幼儿园不远处。这所幼儿园是大沥镇属公立幼儿园,广东省一级幼儿园。附近住户班小姐告诉记者,往年报名前一天,家长就通宵排队,队伍有几百米长,“能从学校门口排到街尽头的菜市场。” 

  据梁永波介绍,幼儿园说招生条件是镇里教育局制定的,幼儿园只负责执行。 

    “80平方米”新规试点如合适将推广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确认,黄岐中心幼儿园“80平方米”招生新规定发布前曾到教育部门备案并获得批准。黄岐中心幼儿园的做法属于试点,如果合适,将会在全镇83家幼儿园推广。 

  黄岐中心幼儿园园长梁婉云说:“今年招生有两项新规定,一是规定了外来人口拥有住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二是合乎资格者抽签。‘80平方米’的出处是《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这个办法规定,‘外来人员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须购置商品住宅建筑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 

  梁婉云表示,在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优先保障本地户籍和可以买得起80平方米住房的外来工需求。 

  记者问:“这是否是一种歧视性规定,影响了外来工的子女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我们没有歧视外来工,但可能当时考虑没那么周到,再说我们幼儿园附近还有30多家民办幼儿园可供家长选择。”梁婉云说。 

  对于歧视外来人口的问题,大沥镇教育局督导组主任罗丽影回应说,作为镇属幼儿园,本来首要任务是保障户籍人口就读,现在幼儿园在校的400多个幼儿当中,本地户籍和外来人口各占一半左右。幼儿园每年招生100人,光是户籍人口都满足不了。今年试点新办法,将把报名的户籍人口和符合住房条件的外来人口,合在一起抽签,机会均等,“这也是为了给外来人员公平的机会”。

  罗丽影同时否认这一规定有刺激房地产销售的作用。她说:“80平方米的限制条件佛山2008年就有了,和现在刺激购房没有任何关系,不排除个别父母为了子女上学而购房,但这并不是政策的导向。” 

    保障教育公平不能人为设置门槛 

  佛山是珠三角重要的“世界工厂”之一,外来人口比例很大。据当地教育部门统计,大沥镇常住外来人口有27万人之多。 

  梁婉云表示,黄岐中心幼儿园虽然是大沥镇第一个试点“80平方米”新规的幼儿园,但在佛山有类似规定的不止一家,“周边还有几个镇的幼儿园虽然没有试点,但也是如此规定。” 

  而当地教育局表示,目前外来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主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解决,学位捉襟见肘。 

  虽然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种种理由,但不少网民和专家却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把住房面积设立为招生准入门槛的规定很荒唐。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肖俊表示,从这件事情来说,一是教育资源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尤其是均衡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导致优质教育资源数量稀缺,但更重要的则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外来人员态度存在误区。 

  “教育资源紧缺不是理由,资源紧缺时更需做到‘紧缺时的公平’,不患贫而患不均,政府不能人为设置门槛将某一类人拒之门外。”肖俊认为,保障外来工子女享受平等公平受教育权利,流入地政府负有无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 

  梁永波告诉记者,他和孩子还在等待,希望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们宁愿和往年一样去幼儿园门口连夜排队,也不是像现在这样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

 


—— 信息源自:新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