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外墙的四层教学楼代替低矮破旧的简易平房,拥有音乐、化学、生物等专业教室……朝阳区金盏乡黎各庄村斥资3000万元,建设本市首个公办打工子弟学校。
昨天(27日,下同)上午,记者在这里看到,教学楼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几名工人正在进行外墙粉刷。随手推开位于三楼的生物实验室大门,里面预留了三排自来水、风、电管道,供学生平常做实验。教学楼北侧的一块空地,两个月后将成为一个拥有3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
今年9月,朝阳区金盏、常营、东坝等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老师由朝阳区教委委派。
金盏乡位于朝阳东部地区,长期以来租住着不少来自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为了方便,不少孩子不得不选择离家近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不仅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室还存在众多安全隐患问题。”黎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琚泽玉说,村里原有的一家打工子弟学校由村中心小学改建而成,十几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平房既是教室,也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和宿舍。一到夏天,不足百平方米的操场上总是长满了野草和玉米;冬天,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只能自己动手烧煤炭取暖。即便如此,这家名为“新时代实验小学”的打工子弟学校仍然有200多名学生就读。
类似的学校在金盏乡共有5所,分别位于黎各庄、皮村、马各庄等村。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等原因,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去年,黎各庄村将新时代实验小学收回并拆除,200多名学生被妥善分流安置到了附近其它学校,并在学校原址上修建了两幢占地1万平方米的教学楼,每幢楼各有四层,除了36间标准教室之外,还专门配建了音乐、化学、生物等专业教室。学校角落存在多年的旱厕被改成了冲水式标准厕所,学生冬天取暖将全部使用安全的电暖器。
建成后的教学楼可抗8级地震,硬件环境丝毫不比城里差,“应该是所有打工子弟学校里面最好的一所”。目前,黎各庄村村委会已与朝阳区教委达成协议,今年9月,这所由村集体出资建造的本市首个公办打工子弟学校将对外招生,预计可容纳15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小学、初中教师全部由教委委派。届时,租住在朝阳区金盏、常营、东坝等地以及通州西部农村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朝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黎各庄村集体出资建成学校交付教委使用的创新举措有望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广,从而改善当地的打工子弟学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