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海淀教委获悉,针对区域义务教育南北存在差距和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海淀区采取合并、承办、委托管理等模式,不断扩大区域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该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地处海淀区城乡接合部的人大附中二分校,其前身蓝靛厂中学曾是一所基础相对薄弱学校。2009年海淀区教委与人大附中签订协议,委托后者管理,如今这所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生源和质量发生了较大改变。
与一般意义上的名校办分校不同,这种托管让一所薄弱学校“换了汤也换了药”——两校除了教材、进度、评价“三统一”外,人大附中丰富的资源平台也向附中二分校敞开:学校教师到人大附中听课学习,每周与人大附中的教师共同备课,参加人大附中各种教研、科研活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淀区政府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地发展和培育了新的优质教育资源。该区先后委托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清华附中等名校管理或承办了数所农村或城乡结合地区的学校。
同时,海淀区按照“相邻合并、强弱联合、名校承办”的原则,加大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全区由名校承办或集团化办学建设的小区配套学校已经达20余所,有效缓解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海淀区的北部主要有4个镇,原有的学校仅仅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教育需求。但是,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将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几十万科研人员将在这一区域工作,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自然成为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海淀区提出“十二五”期间农村地区教育质量达到城区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筑巢引凤”工程,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校,引入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一零一中学、翠微小学、上地实验小学等优质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目前,已有3所学校建设项目开工。此外,北部地区5所小学、2所中学、8所幼儿园的规划方案也已完成。未来几年,这些新校将成为海淀农村地区新的教育亮点,而整个北部地区将发展成为海淀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