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完善教育体系 给残疾人一双“隐形翅膀”

--------------------------------------------------------------------------------
点击次数:3768  发布时间:2012-5-23 10:39:07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关爱残疾人,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008年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这是1990年以来该法的一次重大修改,其中关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内容有了制度性突破。

  这部法律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劳动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情况如何?近日,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走进天津进行了专题采访。

  加强生活保障,让残疾人后顾无忧

  62岁的秦成海是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居民,爱人、儿子和他一样,均为肢体一级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三口生活十分窘迫。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给他们一家带来了变化。

  “从2009年开始,我们实施了残疾人安居工程,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天津市北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学忠介绍,政府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扶助。

  “现在,区残联每月拨付500元作为家政补贴,街道还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我儿子上了养老及医疗保险,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秦成海由衷地说,“我们一家三口虽然残疾,但感到生活很幸福。”

  “天津市有各类残疾人57万,涉及160万家庭人口。”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介绍,近年来,通过落实20项民心工程帮扶残疾人项目、市政府为残疾人办实事等形式,天津市受助残疾人达百万人次。

  残疾人的生活涉及方方面面,把好事办好,工作做细,天津市不断创新助残形式。

  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街居民赵永仪双下肢残疾,妻子也因患病生活难以自理。去年,和平区政府和残联实施“居家养残”服务,由政府和残联为残疾人的家政服务埋单。

  根据赵永仪家的情况,他们每月可以领到合计240元的服务券,用于请相关的家政公司做家务,或者用这240元订一个月的午餐。“玻璃亮了,屋子就亮了,我们心里也变得敞亮了,觉得生活有了奔头!”赵永仪说。

  为了方便残疾人出行,天津市还实施了残疾人宜居工程,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延伸到残疾人家中。

  在赵永仪家,政府出资2万多元改造了厨房和卫生间,让各种生活设施更方便他们使用,还粉刷了墙壁,漆了门窗,使居住环境大大改观。在天津,共有4.5万余户残疾人家庭和2900余个社区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大大改善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出行条件。

  此外,在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方面,天津市政府实施了对残疾人参保费用补贴政策。全市持证残疾人21万余人,13万余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6万余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残疾人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

  “57万残疾人中只有21万人申领残疾证,原因在于很多人不愿意将自己归类为残疾人。”张俊芳认为,社会还需要进一步关爱残疾人,消除残疾人的心理阴影。

  不但要扶起来,还要助其自力更生

  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

  4年前,一场车祸导致当时29岁的天津市北辰区居民杨志莹完全性脊髓损伤和颅脑损伤,造成截瘫。经人介绍,她来到北辰中医医院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然而,医疗费用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北辰区的一项残疾人康复政策解决了杨志莹的难题。根据规定,在该区拥有低保及残疾证的患者可以免费进行康复治疗。

  经过三年多的康复训练,杨志莹的身体机能得到了全面改善,心理状态也不断好转。现在,她不但生活能自理,还可以做一些家务,并利用自己的康复经验在网上帮助其他患者。

  在北辰区,除了中医医院康复中心、北辰医院残疾人劳动康复站之外,各镇街卫生院和21个社区都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

  “天津市建立了各级康复机构比较健全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十一五’以来,得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达59.8万人次,10万余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康复。”张俊芳说。

  “和国外残疾人康复机构相比,我们起步虽然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参与此次执法检查的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朱天慧说,“重要的是变‘输血’为‘造血’,不但要扶他们站起来,还要帮助他们迈开步子,在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上下功夫。”

  对41岁的肢体残疾人、天津市静海县梁头镇辛庄子村村民冯寿云来说,镇里的扶贫助残基地不仅解决了她的就业问题,还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阳光。

  “以前,因为身体残疾,家里的重体力活干不了,整天围着锅台转。加上生活又困难,每天一家人脸上都难见笑容。”冯寿云说。

  去年,镇里建起了扶贫助残基地。冯寿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了农业发展合作社,并入社参加蘑菇种植等轻体力劳动。每月除了1200元的“保底收入”外,每年还能参加合作社利润分红,去年她的年收入达2万元。

  “现在每天早上出门,村里人见面问我干啥去,我都十分自豪地说,上班去!”冯寿云说,“家里生活宽裕了,心情也敞亮了,全家人脸上都有了笑容。”

  “2011年,我们按照一定的运作模式,由政府出资组建残疾人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基地。农村残疾人以土地入股,有保底收入,具备劳动能力的在基地就业,从根本上保障了残疾人的稳定收入。”静海县县长冀国强介绍。

  目前,静海县已建立8个残疾人专业合作社,385名残疾人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53名残疾人在基地就业。

  完善教育体系,为残疾孩子创造美好明天

  5月8日下午,天津市聋人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教师冯颖正在耐心辅导几个聋人孩子发音。“小猫怎么叫?”“喵喵!”一个孩子的回答赢得了老师的表扬。

  这所特殊教育学校有312名4至19岁的聋人学生,在职教职工187人,师生比远高于一般学校。“聋人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加单纯可爱,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耐心和爱心。”1996年大学毕业后,冯颖一直从事这项富有爱心的工作。

  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天津市采取“招生、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轮驱动,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招生”是招收适宜的残疾儿童到特教中心就学;“随班就读”是安排残疾程度较轻的孩子就近入读普通学校;“送教上门”则针对残疾程度较重的儿童。

  “全市目前有近5000名残疾人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接受多种形式的教育。”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介绍,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在校生各有2000余人,学前教育残疾儿童有263人,高校在校残疾学生近400人,采取送教上门等形式的有274人。

  “针对新生儿童,我们采取三道防线控制出生缺陷。”张俊芳介绍,“一是新婚夫妇孕前检查,参检率达97%以上;二是孕中发现和阻断;三是针对无法在孕前和孕中发现的新生儿缺陷,进行抢救性康复。”

  目前,天津市以每年182名的进度,对听力、智力、孤独症等六类残疾儿童康复医疗和训练给予救助,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加强了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因为折断翅膀才坠落,我们就是帮他们修补翅膀的人。”天津市聋人学校教师曹连凤说。为让每个残疾孩子都尽可能拥有美好明天,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财政投入和制度建设上下足功夫。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大二学生蒲鑫先天残疾,父母双双下岗。他刚考上大学时,高额的学费成为拦在家庭面前的一道难关。

  正当蒲鑫发愁时,政府和残联为他送来了奖学金和特困残疾学生助学金,资助他完成学业。不但如此,2010年夏天,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蒲鑫还免费做了康复手术。“现在我可以平稳走路了,还能和同学一起打球。”蒲鑫的专业是景观设计,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天津已有特殊教育学校20所,招收残疾学生的高等院校(专业)3所,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贯通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完善残疾人组织建设,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张俊芳表示。


 

 


—— 信息源自:人民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