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重大举措连连 我国青年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

--------------------------------------------------------------------------------
点击次数:3513  发布时间:2012-5-9 11:05:28

 

    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和青年人才,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央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党性修养、作风养成、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均制定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也创新思维,试水探路,新政迭出,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新进展。而今,我国青年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快车道”。 

  战略谋划,注重顶层设计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求紧密围绕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岗位配备要求,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由此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09年,中央印发《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这是我们党第一个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规划》紧密围绕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中心,突出科学性,根据干部队伍任职年龄合理结构科学配备要求,实行复式年龄结构和老中青梯次配备,最大限度调动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强调战略性,既满足近期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又满足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印发,对统筹推进全国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起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作用。 

  为落实《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中组部随后又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省部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在井冈山、延安举办中青年干部和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建立起近1500名地市党政正职后备干部、近8000名县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名单,并逐人制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边远地区、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在任用后备干部时,则坚持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使用。 

  2009年3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要求以落实领导班子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目标为关键,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保证一代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全面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会后印发的《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从加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党性锻炼、强化实践锻炼、完善选拔机制、从严管理监督、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新一轮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作了整体部署。 
    加力探索,新政频频发力 

  眼下,各地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换届。抓住换届契机,及时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党政领导班子,成为上下共识。 

  中央在换届政策中明确规定,这次换届各省区市配备45岁以下市级党政正职、40岁以下市级副职、35岁以下县级党政正职的数量,都比上次换届时有所增加。为此,中组部反复强调,要把好人选素质关,防止为照顾结构而降格以求,本地没有合适人选的要在全省范围内统筹选配,省内解决不了的可从全国统筹解决。各地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 

  着眼于干部队伍战略性结构性调整,2010、2011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的中青年干部进行了双向交流任职。“上下交流挂职十分常见,但集中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与地方干部双向交流,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探索。”在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看来,此举“开了先河”。按照对口交流、出一进一、平级调动、差额择优等原则,中组部两年共组织两批、178名中央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区市开展了领导机关与基层干部的交流。 

  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考录对象的主体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带来了领导机关“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干部比例减少等新的结构性矛盾。为解决干部队伍这一结构性问题,同时也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2008年起,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计划部署开展。4年来,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大学生村官。截至目前,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已达21.2万名,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3以上。 

  不论是努力发展集体经济的石磊,还是让后进村由乱到治的项玉君;不论是主动到艰苦地区任职的肖玉川,还是带头创业富民的郭白娃……这些扎根农村的年轻人,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主动投入农村各项事务,在宣传党的政策、带动创业致富、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有3万名大学生村官创业,举办项目2万多个,总投资60.8亿元,为24.3万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大学生村官正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通过在农村基层一线摸爬滚打的实践锻炼,大学生村官也开始成为各条战线的新鲜血液。目前,全国约有8.2万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3000多人走上乡镇领导干部岗位,500多人被列为县级后备干部。此外,中央企业也已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员工5000多人。
    地方试水,锻造“非常之人” 

  4月16日,来自湖北各地的338名优秀年轻干部汇聚武汉,开始为期3个月的“成长培训”。这338名青年才俊是从全省各地各单位2738名推荐人选中层层遴选产生的,其中,1970年至1974年出生的219人,1975年至1979年出生的50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13人。他们能够进入“成长班”培训,得益于湖北正在实施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 

  湖北省委认为,担当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而年轻人、年轻干部是最活跃、最有潜力、最具创造精神的力量。 

  为解决湖北年轻干部总量偏少、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的问题,去年初,省委提出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畅通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工程实施周期为5年,计划培养各类各层级优秀年轻干部7.6万名,其中,省级1000名,市(州)5000名,县(市、区)2万名,乡镇(街道)一级选拔培养村(社区)主职后备人选5万名左右。 

  与此同时,在浙江杭州市,年轻干部也用汗水为自身赢得了好名声。 

  “代办员真是靠得牢,项目审批他们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几次请他们吃个饭,都被拒绝了”;“代办员代我们跑腿,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企业真正得实惠”……这一句句来自企业主的赞扬,都是给予担任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的年轻干部的。 

  从京杭大运河治理到钱江新城开发,从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到杭州地铁建设,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拆迁动土,只要是杭州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群众最关注的重点工程,就会出现年轻挂职干部的身影……自2003年起,杭州连续7年共选派6000多名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挂职锻炼。从第一批选派32人发展到现在的千人选派,从市本级单独选派扩大到市县两级联动选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干难事”、“啃骨头”、“负责任”,已成为市委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一张“金名片”。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按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工作,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起近3万人的地厅级、30余万人的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储备。 

  此外,各地也注重“源头”储备,抓好选调生这支特殊队伍。各地每年从重点高校选调近万名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注重把选调生推向“专项工作第一线、经济工作第一线、突发事件第一线、包村入户第一线”经受锻炼。经过多年各级组织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国选调生总数已近10万名,其中已任地厅级干部的近900人,任县处级干部的近7000人。 
    人才优先,把握创新峰值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航天的主导力量,仅去年就完成了19次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和多项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飞行试验任务。谁能想到,支撑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大任务的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在集团人才梯队中,型号“两总”中45岁以下的占53%,型号正副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中,35岁以下的占56%…… 

  一个国家的希望在青年。青年人才成长,一直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抓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35岁左右的青年人才是富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自2008年底中央批准实施“千人计划”以来,我国引才进展顺利,现已引进226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领域发挥了领军作用。2010年12月,在“千人计划”实施2年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广泛听取多方专家意见基础上,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决定实施“青年千人计划”项目。 

  项目自2011年起实施,大力引进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分5年引进2000名左右优秀海外青年人才,每年引进约400名,为今后10—20年中国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为此,中央财政将给予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其他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参照“千人计划”现有政策执行。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我国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 

  作为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由中组部牵头、重点培养支持国内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的“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已经实施。这项计划从2011 年开始,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每年遴选200 名左右35 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到2020 年,计划培养支持2000 名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而且,这项计划在遴选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同时,还致力探索人才遴选、考评、培养等各方面的新机制新方法,催生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 信息源自:人民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