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怎样看待和利用好加分优惠政策
针对考生填报志愿是否考虑加分的分析,我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重视,作为考生家长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酌情对待加分优惠,既不能完全忽视,也不能过于依赖,主要表现在:
1、对于考前报志愿的省份,如直辖市北京来讲,由于家长、考生和学校要为考生预估定位,所以要结合照顾政策酌情考虑加分影响,因为这关系到如何确定选志愿范围。政策方面,今年,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有关文件要求,北京市调整了对相关军人子女的照顾政策。对烈士子女的照顾由“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调整为“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此外还有一些优先录取的照顾政策,详见规定。
提示:填报志愿要注意享受下列照顾政策的考生仅适用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投档录取。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获得北京市体育竞赛优胜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的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但是,对于同时符合多项照顾因素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
2、 在考后估分和知分报志愿的省份中,出分报志愿的省份数量最多,由于这类考生对位置的定位更加准确,即使做最坏的打算,也可以考虑加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享受加20分政策优惠的考生,由于超越了非常可观的考生人数,志愿方案也要随之改变。考生和家长可以关注院校招生章程中的相关条款,有一些院校在实际录取时是考虑加分因素的。
3、 特殊类型考生报志愿要重视加分因素,高校招生政策对于特殊类型资格考生的政策优惠非常明显。例如:对于自主招生资格考生一般给予下浮20分调档甚至最低到一本线的优惠。这类同时还享受加分优惠的考生一定要与院校招生办及时沟通,充分利用好照顾政策的优势来选报志愿,尤其是自主招生资格院校。
4、 对于那些处于批次线下的考生更要充分利用加分政优惠的桥梁作用,因为借助加分优惠考生在志愿选择上可以上一个台阶。例如:一本线下20分的考生,如果享受20分的照顾性加分,在志愿选报上完全可以规划一批次志愿,上线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每年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其他批次的考生也要一样认真对待。
5、 注意省招办的特殊约定,例如:北京一些享受加分优惠的考生报考本地院校承认加分投档,填报外地院校不按加分投档,详见第1条。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绝对不要忽视这些政策对加分因素的影响,请考生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填报志愿,及时向当地省招办和招生学校咨询了解。
6、 一般认为,享受照顾性加分政策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选择院校志愿时可以适当考虑加分因素,选择专业时慎用加分因素。尤其是那些目标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要利用好加分因素和调档比例的优势,争取满足心愿。还注意不同省份不同院校规定不同,有的学校承认加分选专业,而大多数院校是按高考成绩录取专业的。
7、 加分因素还会影响到考生和志愿的填报,特别是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选报平行志愿A\B时,可以适当考虑加分因素争取跳起来摸得着,利用好加分在平行志愿中普遍实行的100%调档的优势,当然保守的同学可以选择相对稳妥的志愿方案。
8、 此外,再补充一点,对于那些承诺100%调档的院校来说,享受照顾性加分的考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对于那些调档比率超过100%的院校来说,照顾性加分考生则显得非常被动,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家长考生都要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对待。
总之,是否考虑加分因素的影响要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即使是普通考生填报志愿也不要忽视享受加分政策考生的志愿填报带来的影响,高校录取牵一发动全身,谁也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是,为稳妥起见,对于考前报志愿的北京、上海市的考生来讲,在规划志愿时可以借鉴晨雾老师的方法,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给自己留有缓冲的余地,以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