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血拼每一分选专业很无知 学生不知人生定位

--------------------------------------------------------------------------------
点击次数:2728  发布时间:2012-5-7 17:42:23

 

    自打学生进入高中,考大学就成了学生、家长、学校的首要任务。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潜能特质以及未来职业选择等却被忽视了。由于缺少对自我能力、性格取向的了解,以及如何择业的相关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成功地考入了大学,却无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定位。

  教师: 兴趣爱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考入重点大学

  在我市一所高中任教的张老师说:“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不能说唯一标准、也是重要标准的,就是分数。”张老师说,从进入高中开始,每门课程就会严格按照高考的标准来画线,即使一次期中考试,也会画线,看看有多少学生能上重点本科,有多少学生能上普通本科。“发现短腿的科目就要赶紧补上,至于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问题,我们都告诉学生,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有资格去谈这些。”

  记者先后采访了市内多所高中的教师,他们均表示,学校会注意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对于每个学生到底适合干什么,虽然在平时的接触中会有感觉,但是绝对不会告诉学生。“比如说有的学生有体育特长,学习也好。我们肯定不会鼓励这个学生去练体育而不去考大学。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被鼓励去练体育、学艺术。”

  家长: 兴趣爱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个好工作

  “说实话,有时候看孩子学习这么累,也挺心疼,但是没办法,不好好学习,就不会进好的大学,学不了好的专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就业。”市民王艳玲的儿子正在读高三,她的话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王艳玲说,现在谈孩子将来做什么职业的问题还为时过早,这个一切要以高考成绩为准。“如果他的分数足够高,能去清华、北大等名校,专业就无所谓了,因为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去哪都能找到工作。但是如果成绩不够好,就一定要挑个好专业。”

  而对于自己孩子到底适合学习什么专业,王女士表示,并没有做过多地考虑。“我觉得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工作稳定的专业肯定就是适合孩子的专业。什么东西都有个适应期,孩子会慢慢适应。”

  学生: 说不清自己的爱好是什么

  “我很讨厌现在学习的压力,但是让我说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我也说不清楚。”高三学生小林(化名)说,对于将来,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好好读书,上个重点大学,最后找个好的工作。”而对于好工作的概念,小林说自己也说不清楚。

  正在读高三的学生王伦成(化名)的表述更为直接:“在当下哪件事情是和兴趣、爱好有关的?我说我不爱读书,爱玩,这行吗?肯定不行。”王伦成说,他小时候曾经学过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但是进入初中后,家长就命令他必须“忘记”这项技能。“他们说学画画的一大堆,要想真正成为名家不容易,还不如走个正路,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当个白领来得实在。”但是对于将来想要从事什么工作,王伦成表示,这不是自己想就能决定的。“要看你所读的大学够不够好,专业够不够好,我自己倒是真没有什么想法。”

  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分析师李志战: 择业思考应提早到高中阶段

  “现在大学生为什么存在就业择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分析师李志战说。

  李志战表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一个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潜能优势来确定发展方向的话,最容易成功,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对社会的贡献也最大。“因此,必须科学地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据李志战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 “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在美国,中学在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为将来选择职业打好基础。”而在中国,只有在大学毕业求职时才会进行一套个人职业素质测试,“这时候很多人已经从相关专业毕业,其可塑性已经不强。”

  而记者了解到,许多国家的职业规划都是在家长、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或专业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完成。在美国,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到70岁,要经历30多次的心理测试,都是由专业的咨询师协助完成的。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 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据一项全国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

  “学不喜欢的专业,就像是做噩梦。”三年前,崔林(化名)曾就读于某重点大学英语系;现在,他在一所二类院校读哲学专业。但他说,他丝毫不后悔当初作出退学的决定。

  崔林的家在湖南农村。听说英语专业很热,高考后他没怎么考虑就填报了这个专业。进入大学后,崔林才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学英语,“语言交流方面很欠缺,一紧张就脸红、结巴”,而且,由于在中学一直学的是“哑巴英语”,大学里好几门专业课他也没能考及格。

  因为不擅与人交流,他显得很孤僻。就这样,崔林在大学里度过了郁闷的两年。最后,他选择了退学并重新参加了高考。虽然没能考入重点大学,但这次他很慎重地选择了哲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他在思考和写作方面的优势也慢慢体现,“这才感觉找回了自己”。

  崔林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并不少见。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许多大学生发现,当初填报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格格不入。

  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获悉,为了让大学生不受当初填报志愿专业所限,都放开了权限。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修第二甚至第三专业,只要修够一定学分,便可毕业。然而,即使放开了这种权限,不少大学生在选修专业时,依然缺少对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的考虑,还是奔着“收入高、前途好”的方向而去。


 

 


—— 信息源自:青岛早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