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外来务工者子女在申城已享受“同城义务教育”

--------------------------------------------------------------------------------
点击次数:2977  发布时间:2012-5-7 17:41:27

 

    陆宽,来自山东临沂;杨紫怡,来自安徽安庆;王雪蒙,来自安徽六安;陈荣,来自安徽淮南。
  临近中考,杨浦区三门中学初三(3)班,4位外地小姑娘跟上海同学一起复习备考。王雪蒙模拟考英语成绩130多分,坚定了报考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信心:“从小跟随父母在上海长大,早把这里当成了家乡,多学些专业技能,发展天地更宽。”

  父母在沪务工、子女在沪求学——外来务工者为上海城市发展作贡献,他们的子女则纳入上海基础教育体系。目前,逾50万名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沪就读——全市在读中小学生每4人中就有一位外来务工者子女。

  在上海求学,4位小姑娘亲历了自“外”而“内”的变化。

  “最初,我们只能在个体老板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读书。”陆宽和杨紫怡,小学一到三年级在江湾机场的一家旧厂房中度过。没有图书馆、没有乐器,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操场上的泥跑道一下雨就一脚泥;有些老师连普通话都讲不好,更别提英语发音……“那时,不远处的政立路小学,有漂亮的塑胶跑道,我们非常羡慕。如果能到这所公办学校读书多好!但是妈妈说,外地孩子跨不过这堵围墙。”

  没想到,三年级暑假时,家门口贴出了告示:按市教委统一安排,杨浦区所有外来务工者子女全部安排进公办学校。手续也很方便:报名从“五证”简化为“两证”——父母拿着务工证和身份证就去了。9月1日开学,陆宽和王雪蒙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政立路小学校园。

  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这些年,逾七成在沪外来务工者子女,进入上海公办学校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少部分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就读,政府专款配备图书室、运动器材等,提高办学质量。杨紫怡说,初中升入三门中学,花园校园、劳技教室、实验器材一应俱全,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样样开足。当干部、评优秀、参加社会实践,都跟上海同学一样有机会,“很开心”。

  跨入公办学校,只是融入的第一步。被社会各界关爱所温暖,4位小姑娘心底那堵“墙”,也一点点融化。“刚转到公办学校时,有些课基础跟不上,很自卑。”王雪蒙说,“老师课后单独辅导我英语口语和听力,还专门布置作业。慢慢地,成绩提高了。”

  如今,每周六王雪蒙都在学校练习合唱,杨紫怡学拉小提琴,陆宽学弹吉他。“是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和其他志愿者免费提供的。”合唱团取名“放牛班的孩子”,4个小姑娘笑道:“四处演出,生活还真像放牛坡上的小花一般,洒满阳光和快乐。”平常在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跟上海同学同台表演,一起说说笑笑,要好得不分你我。

  “在上海,我们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2009年起,在沪农民工子女可以报考上海中职校。不仅有近200个专业可以选择,而且纳入上海帮困助学体系,与本地学生享受同样的国家资助政策。陈荣报考了上海市商业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听说这是金牌专业,将来就业和深造都不愁!”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