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
点击次数:2411  发布时间:2012-4-16 11:03:51

 

    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现状是:43%的学生没有美术用品,拥有量最多的是画画本,但拥有的学生只占13.1%。

  现状是:八成学生无音乐用品,拥有量最多的乐器是较简单的口琴和笛子,但拥有者不到10%。

  现状是:美术课基本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

  现状是:部分学校投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音体美器材单项经费每学期只有约0.5元。

  现状是: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体、美课程。

  这份报告是基于对四川、贵州、广西、青海等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省份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出的,“较全面地反映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现状”: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

  这种匮乏,包括最基本音体美用品的缺失、音体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简单化、音体美教育投入的捉襟见肘,也包括全社会对这种现状的某种程度上的漠视。

  与营养餐相比,音体美教育的缺失似乎显得不那么迫在眉睫。这样的逻辑并不错,然而,换一个角度的话,或许能逼视出这种逻辑的不足:与物质匮乏相比,心灵缺乏滋养,难道不是一个至少同样重要的问题?我们有理由呼吁:各种慈善努力,无论官方或民间,务请聚焦贫困地区音体美的匮乏。

  是的,别让音乐也输给贫困。

  关于音乐对孩子心灵的作用,有一部感动过很多人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中国当代,也有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马兰村的琴声”。

  邓拓的女儿邓小岚,退休后重返父亲在革命年代工作过的马兰村,那是河北太行山区的一个贫困村子,地处偏僻。邓小岚痛心于这里的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太少,不会唱歌,没见过乐器,于是常年往返于北京和马兰村,当起了村里的音乐老师。她给孩子们带来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和吉他等乐器,教他们识谱、演奏,还组织合唱团,教会了马兰村和周边数百名学生40多首中外歌曲。

  这是一个退休老人的力量,也是音乐的力量。如果有更多人行动起来,更多努力汇聚起来,便会有更多的“马兰村”。

  更多的琴声、歌声,更多的绘画、操练,意味着更丰盛的心灵,也意味着对贫困的全面而实质的超越。

 


—— 信息源自: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