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辣评:走出高考“加分”迷思 回归教育本真

--------------------------------------------------------------------------------
点击次数:2668  发布时间:2012-4-11 17:53:39

 

    据新民晚报报道:3年前,上海调整高考(微博)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不仅范围缩小,而且分值“打折”。不料,在今年的中考(微博)招生时出现了“双刃剑”现象。民航上海中专学校闻名沪上的校园艺术管乐团,相中的考生少之又少。招考老师们一致反映,上海琴童在减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据各区县少年宫反映,舞蹈、京剧等艺术班的学习人数也在下滑。

  对此现象,有人归咎于学生、家长太功利,唯分是图;有人则怪怨这全是“加分打折”惹的祸。笔者以为,在“应试教育”高速列车的巨大惯性尚未消退之时,学生、家长对政策变化作出的反应是情有可原的。问题不在家长的功利性,也不在政策的反复,教育自身的迷茫和社会众生相互传染的功利取向,才是造成此类乱象的根本原因。

  前些时候,山东省“见义勇为的应届毕业生在大学录取时享受加分待遇”的政策,一出台就引来议论纷纷。有力挺的,认为这是鼓励弘扬正气;有质疑的,觉得不应把见义勇为功利化。其实,类似的政策,2002年福建就已试行,褒贬之争,十年也未消停。同样的争论,还纠结在“评三好”、“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与思想品德相关的教育活动中,许多教育者也陷入激励方式如何选择的两难中。

  选择的困惑,源于价值判断的错位。社会上日益膨胀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和功利化取向不断蔓延,曾经圣洁的教育领域早就不再是一方净土。君不见,某些主管教育的地方官员,热衷于搞指标工程,要高升学率;某些主办教育的行政部门,醉心于办名校、出状元,抓统计、写总结;某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者,迷恋于争优、晋级、出成果,把校园、课堂视为名利场。更不用说,那些校外的办学机构、利益团体,早把教育当成一块“唐僧肉”,变着法儿都想狠咬一口。在这种相互传染的集体功利心态的影响下,大家的视线都过多地关注于道德、艺术以外的附加值,而忽略甚至丢弃了那些充满阳光的善行及艺术的自身价值和本质意义。原本高尚的事情,一以名利为饵,就不可避免地沦落为投机取巧,抑或弄虚作假。所以,我们不必对“加分打折,学生学艺兴趣也打折”的现象感到惊奇。当初那些争先恐后送孩子去学艺赶考的家长,多数本不是因为热爱艺术,而更直接的是冲着“加分”的诱惑而去,如今“加分打折”,热情自然减退。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在青少年的心里留下道德的种子,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真正懂得这样做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而不宜过分强化“加分”之类的激励效应。

  如今,教育正在经历改革的阵痛,正在寻求走出困境的突破。我们必须找回追求真理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甘于寂寞的清正和宽松平和的心态,坚守教育的底线和清醒。现实的危险和前行的艰难显而易见,就犹如大家踩进了淤积的泥潭,必须相互拉起手来设法尽快离开。否则,各行其是,各取所需,再好的政策和办法,也难免再遭事与愿违的尴尬。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