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加分让见义勇为失色

--------------------------------------------------------------------------------
点击次数:3543  发布时间:2012-4-10 18:01:43

 

    近段时间,在一些地方出现见义不为、见难不帮等现象,如小悦悦事件等刺痛着人们的神经,纷纷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生在世,在社会上都会遇到困难,甚至可能陷入险境,见义勇为者帮一把就有可能摆脱危险。见义勇为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值得社会大力褒扬,山东省对见义勇为考生可增加20分投档也许就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可是,笔者反而为此担忧起来。

  “加分”带来的“见义勇为”是否是“匹夫之勇”?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别小看这20分,对于高考来说,分量很重,吸引力之大可想而知。有没有孩子为了这20分,而去主动“寻找”见义勇为的机会?而一旦成功,又会使公平变味。另外,这里不仅牵涉到要不要见义勇为,还有一个见义“智”为的问题,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在校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是见义勇为,而是逞莽夫之勇,根本不该鼓励提倡,教育部门更应负起宣传教育的责任。至少应让孩子明白,“见义勇为”不是“见义乱为”。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未发育成熟,同时他们还背负着升学的巨大压力。一旦这样的加分政策出台,或许会过度“激励”他们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渴望,可能为了20分,做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我们提倡见义勇为,却不是倡导任何人都去见义勇为,显然,该鼓励成年人见义勇为,而不是高中生。从见义勇为的实际救助效果上看,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效果欠佳,在有危险发生时,让他们见义勇为简直是拿鸡蛋与石头碰,救不了他人反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和损失。前不久,辽宁省修订的《消防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上海市早在2003年就在颁发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首次避开了“见义勇为”;同一年,北京市的学生手册上也规避了“敢于斗争”的字眼。所以,对见义勇为考生可增加20分投档有违《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可能把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推入险境。

  应该说,奖励见义勇为很有必要,社会也需要见义勇为来树立正气。但奖励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金钱等物质奖励,也可以是荣誉等精神奖励。这是张扬正气,这是显示见义勇为的价值。但是,见义勇为与高考分数挂钩,既伤高考也伤见义勇为。因为高考是一个平等竞争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应该有任何加分政策。一方面,加分政策本身就是对高考公平的一个破坏。另一方面,加分政策一旦形成,往往会成为权力与金钱的“跑马场”,过去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同时,你给高中生加分奖励,那么,给其他见义勇为者什么奖励呢?显然,这也给奖励见义勇为带来了诸多不均衡。

  高考是公平的,我们不必为了弘扬见义勇为而给高考加分又多了一重负担。见义勇为不需要有太多的功利性,为了某种私利而见义勇为,无论如何是让见义勇为失了色。高考加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见义勇为加上了“黄金”,鸟儿的翅膀一旦系上了黄金,它就再也不能高飞了!给予高考增加20分投档的政策看上去相当“诱人”,但是这样“诱人”的鼓励方式,背后隐藏着太多的隐患。

 

 


—— 信息源自:福建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