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评论:优化大学的生源结构不是小事

--------------------------------------------------------------------------------
点击次数:2372  发布时间:2012-3-27 9:19:15

 

    媒体近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今年第1期刊发了题为《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的论文。文章指出,上世纪90年代后,北大学生中,干部子女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到1997年,该比例达到39.76%,首次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远超工人和农民阶层。

    这一问题其实早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清华大学此前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有79%的国家级贫困县没有一个学生进入清华。而早在2009年,《人民日报》就报道称,在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仅为30%左右,且有减少的趋势。《无声的革命》一文通过对两所重点大学50年来生源社会阶层的实证研究,再一次提醒我们,我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改变社会结构,而只是延续和强化了既有的社会分层。

    依据社会公平原则,公立大学,特别是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大学,社会各阶层的生源应呈现出合理的比例,并且最好能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以教育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否则,就等于阻碍了弱势群体子女的公平入学机会,强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精英阶层对重点大学的垄断。客观而言,上述现象的产生不能仅归咎于大学的招生政策,但重点大学明显应在改变现状上有更积极的作为。

    大学招生固然要坚持优异第一。但是,受限于客观环境、教育条件和教师水平,农村和社会困难群体的子女在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特长技能等方面,显然要弱于城市中同龄人的水平。在坚持“入学机会平等”的第一原则下,重点大学有必要通过修改招生录取政策,逐渐提升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在学生总数上的比例,并定期公布生源的详细数据,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这其实也是大学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我们欣喜地看到,重点大学已经有所行动。清华去年专门针对国家级贫困县的考生,制定了“自强计划”,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所有中学,均可推荐一名考生参加清华的自主招生。人大“圆梦计划”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给予推荐资格。获推荐考生应具有农村户籍,且家中三代无大学生。北大最新公布的具有“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名单中,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

    教育乃是国之大计,促进社会流动、增进社会公平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一个拥有良性制度的社会,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机会和上升的空间,都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拼搏,改变命运。当然,这是一项非常宏伟的社会工程,需要教育部门统筹规划、协调安排。而重点大学本身,理应成为先行者,并为整体环境的改变提供发力点。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