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至25日,由湖北省考试院命题的新高考适应性训练首次亮相,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综、文综(各区自行命题)科目的测试。与去年高考不同,今年,答题卡上设计有“选考题”所选题号的填涂区域。
由于我省今年高考语、数、外三门仍采取自主命题的方式,因此本次大练兵堪称高考“风向标”,对考生把脉今年高考命题走向、难易程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此次,宜昌市夷陵中学、枝江市一中和宜昌市七中的高三学生参加了测试,为帮助考生了解试卷特点,把握下阶段的复习方向,本报特邀三校名师就测试进行了点评。
语文
梳理教材 提炼整合
指导人:夷陵中学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赵华
2012年高考是湖北省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的第一年高考。3月24日进行的适应性考试可以说缓缓拉开了新高考的神秘面纱。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适应性考试在对学生的考查与评价方面有了相应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因为在考纲发布前各方面已有准备,经过对考纲的研究以及适应性训练,对考生来说,这样的变化已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并未带来不适应等问题。
人们预测中的试卷结构的调整在本次适应性考试中并未出现。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仍是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共5小题,15分。前四小题分别是对字音、字形、词语、语病的考查。第5小题由2011年的标点考查改为对文学常识的考查,题型是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的文学常识涉及白居易、李清照、海明威等古今中外的作家及其作品、字号,文学名著《红楼梦》《哈姆莱特》的情节,考查内容都在考纲要求范围内。题目难度也不算太大。
第二部分仍是论说类文本阅读,为3个选择题,9分。主观概括题型没有出现,选择题中未设置“推断”题型。
第三部分是古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其中文言文选择题3个9分,题型及考查内容未变。翻译由原来10分变为9分,增加了一道文言断句题,3 分。文言文选文来自《吕氏春秋》,文章有相当的难度。诗词鉴赏的考查未出现新变化,题型常规。名句填空为8选5,考纲新增背诵篇目《逍遥游》等在此次考试有体现。
第四部分为文学作品阅读,共4小题,20分,其中选择题4分。选文《早年的样子还要好》出自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先生关于鲁迅先生的七次演讲文稿集《笑谈大先生》,最后一小题是探究题,要求以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对文章中的一句话进行探究,既考查了课文的学习,又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出题角度不可谓不巧。
第五部分是语言运用,3小题共12分,考查了压缩、文学点评及修辞等考点,题型也算常规。
作文是命题作文,以“童谣”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贴近生活,弥漫着一种温情。学生可以儿时的童谣为情感的触动点或寄托物,叙写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对童真意趣的追忆,抒发对亲情、友情、故乡情的怀念,对已流逝时光的感叹,或者对美好纯真的消逝进行议论。不过,这个题目在选材、文章体裁方面包容性不够。而且,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儿童快乐时光几乎被各种补习班侵占的今天,要学生记起儿时的童谣也有些勉为其难。
试卷选材具有丰厚的人文性,对学生平时的积累要求较高,但并没有偏怪难的知识,考查内容紧扣考纲及教材。从整份试卷的难度看,略微偏难,字音考查的词语比较生僻,有好几个词不是学生生活中常接触的词语。文言文选文过难,实词题、文意判断题、断句题都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