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11年度浙江省及各市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监测状况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新闻发布厅举行。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燕萍,省统计局副局长黄建生,省残联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陈玉国出席发布会发布了有关信息,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杨荣耀主持发布会。
据悉,省残联、省统计局通过对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三大类17个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度浙江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为75.3%,残疾人生存状况实现程度和发展状况实现程度分别为80.6%和71.7%,比上年度均有显著提高。我省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状况不断改善,并向小康目标稳步迈进,但离实现残疾人小康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本次监测在2007—2010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样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完善,对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765个乡镇(街道)1615个村(社区)的16118名残疾人进行了入户调查。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度,浙江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01元,比上年度增长9.0%,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为9210元,比上年度增长20.7%。城镇残疾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9%,与上年度的92.3%和94.6%基本持平。总体来说,浙江省残疾人的小康总体实现程度逐年提高,且高于全国残疾人平均水平。
但是,残疾人状况小康实现程度与我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残疾儿痛的受教育状况,2011年度残疾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为69.1%,远低于全省99.99%的平均水平。
对此,浙江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燕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残疾人受义务教育是多年一直被引起关注的问题,从客观原因来说,残疾儿童就学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省残联和教育部门也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力求通过努力和部署加大对残疾儿童教育的现状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