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高考均已进入百日倒计时。随着各学校吹响总复习的“集结号”,考生和家长也绷紧了神经。不过,中高考指导专家、精锐教育教研总监于雅男老师却表示,总复习固然十分关键,但是现在还不到冲刺的时候,“弦”绷得太紧,对备考有害无益。具体来说,“一轮”复习这段时间,考生要特别注意做到“三要两不要”。
一要“拎清”考点。于雅男老师说,考生之前学到的知识与中高考有关联,但并不一致。一般来说,考纲中所确定的考试范围所涉及考点仅仅是平时三年所学全部知识点的一部分,大约只占全部知识点的50%,文科的比重会更少。如果不能在备考阶段“拎清”考点,平时水平相差不多的学生,在总复习阶段很可能出现分化,并直接导致大考成绩差距悬殊。考试一方面考实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更考准备和对考点的精准定位。因此,考生一定要跟着老师和考纲走。
二要构建完整学科体系。“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没有地图导航,难免走冤枉路,甚至南辕北辙。同样,如果考生心里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备考也会事倍功半。”于老师表示,学校的中高考复习一般有三轮,其中为整个备考打下基础的就是一模前的全面复习,也就是第一轮复习。这个时期最需要学生的细心和耐心。“一轮”复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零散的知识点按照考试体系连点成线,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不难理解,只有“地图”完整无误,“导航”才会精确有效,一旦其中的某个或几个路段缺失,结果就会出现严重偏差。所以,这段时间,考生必须跟住老师的复习进度,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依靠考生个人的力量都很难弥补,从而成为考试丢分的“盲点”。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一模”在即,复习时间有限而知识点却庞杂密集,学校统一复习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进度”,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都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下接受能力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很可能掉队。因此,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的是,“一轮”复习要尽可能地避免“盲区”,如果课堂复习有漏洞,一定要通过课外辅导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修补”,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以免给后面的复习留下隐患。
三要夯实学科基础。“中高考基础题占80%以上,拔高题只有不到20%,哪个更重要不言而喻,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好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却屡屡走入误区。”于老师说,有些“好学生”特别喜欢钻难题、偏题、怪题,把8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付拔高题上,对基础题则缺乏应有的重视。结果是,拔高题得不了分,基础题也无法保证得分率,造成在成绩上的起伏,这是“一轮”复习的大忌。
于雅男老师还提醒,在目前这个复习阶段,考生和家长要特别注意两大误区。其一,不要过于迷信解题技巧。其二,不要过早发力“冲刺”。“这个阶段还是要慢热,保持正常状态。对于考生来说,要坚持锻炼,保持正常的作息和身体状态。对于家长而言,言语、行为上都不要有‘潜台词’,更没必要给孩子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无数经验告诉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样是大考必胜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