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财政要做大 更应分配公平

--------------------------------------------------------------------------------
点击次数:2819  发布时间:2012-3-12 11:26:07

 

    全国两会期间,民众的社会福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议题,这其中,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和分配公平更是作为热点中的热点存在。20年前,中央曾经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这样的目标,到了本次两会,这一目标终于得以落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教育经费将占GDP的4%,支出将会超过2万亿元。可以预见,在经济增长9.2%的大背景下,教育财政支出所占G D P比重的上扬,必将为全国公共教育系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这是值得赞赏和令人欣慰的一个好消息!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育上加大投入,对于国家的长久发展而言,实属事半功倍之举。不过,全国教育系统经费短缺问题,却仅仅属于一种总体描述,如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需要的是具体的诊断。包括经费在内的教育资源不足情况,就横向比较而言,偏远地区的、农村的要比中心地区的、城市的学校严峻得多;就纵向比较而言,在各阶段的教育机构中,中小学校资源短缺要比高等教育机构更为常见。可以说,这两个向度的分配不均,构成了目前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的主要内容。

  在昨日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发言称:“过去10年中国农村小学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希望小学很多已经空置”。如果考虑近年来实行的村校合并政策,以及城市化率高速增长的背景,从55万降到26万这样一组数据所折射的农村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还不至于太让人悲观。不过,抛开简单的数据对比,仅从具体现象说开,农村的学校设备差、师资力量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资源不断涌向城市的今天,很多农村的学校,连基本的硬件水平都无法提供,更不用谈频繁曝光的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这样的现状显然拖延了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正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所指出的: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是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村青年人受教育程度低,又缺少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导致农民的儿子只能继续当农民。更需要指出的是,社会阶层固定化,乃至形成了职业世袭化的情形,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常常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而另一方面,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校所占据的资源往往远远高于一些中小学校。这种比例上的严重失衡,并不是简单的高校较之中小学规模大、重要性更强所可以解释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争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的博弈能力大大超出一般的中小学校,这不仅体现着高校的级别更高,比如985高校校长多为副部级,还体现在高校几乎全部处在大中型城市,影响政府的决策能力更强。这就造成了一些高校大量占据资源,巨额经费刺激了挥霍浪费。

  无论是农村对于城市,还是中小学对于高校的资源争夺劣势,处在农村的中小学可谓占尽了双重弊端。如何在资源的分配上尽可能地保障农村中小学应有的比例,实际上处于教育分配问题的核心层面。厉以宁在发言中曾这样建议,在保证学校硬件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对于贫困学生的直接补贴应该做起来,同时,还要创办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向农村的孩子打开垂直流通的渠道。

  这样的建言显然非常及时和重要,但类似这样的补贴肯定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还在于,政府在财政以及其他指标性资源上,需要出台一个制度性的政策集群,从根本上对农村教育做出倾斜。面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日渐贫瘠,如果继续依靠利益博弈来进行资源分配,那么留给弱者的后果将是越发羸弱,而由此带来的社会阶层固化,上下流通渠道的阻塞,可能引发的将是社会稳定的丧失。

  因此,在教育财政取得重大突破的今天,更严峻的问题应该是资源的分配问题。面对农村中小学师生失落的眼神,我们不仅无法视而不见,更应拿出切实的行动在分配制度上向他们做出倾斜。这不仅是为了他们,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 信息源自:南方都市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