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部副部长:解决异地高考难在有不能碰的问题

--------------------------------------------------------------------------------
点击次数:2984  发布时间:2012-3-10 11:30:39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会出来”,异地高考方案“10个月内公布”。

  “异地高考”,2011年最被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今年两会期间持续“高烧”的话题。

  如果说高考承载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望子成龙”的梦想,那么“异地高考”承载的是2.6亿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对教育公平的梦想。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3月3日公开表态: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会出来,异地高考方案10个月内公布,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记者走上街头采访北京市民;走进中学,采访北京的师生以及有关学者后发现,解决“异地高考”,说着容易施行难;不解决好大量在北京就读的非京籍考生的高考问题,“异地高考”这个问题就谈不上解决。

  教育部表态让人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流动人口2.6亿,根据我国目前的政策,流动人口的孩子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北京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在去年底发布数据,北京有704.5万常住外来人口,其中河北省来京人口最多,为155.9万人。

  近年来,要求解决“异地高考”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很快在山东破冰。2月29日发布的《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拟从2014年起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

  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会出来”,异地高考方案“10个月内公布”,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而3月7日,当记者们就“异地高考”再次提问时,教育部长袁贵仁却提高声音说:“关于高考的事,我再次跟你们说,我不赞同‘异地高考’这个词。我们只是想办法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的教育。”

  “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随后的表态让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异地高考改革,是不是动了“北上广”考生的利益?

  100分的差距

  “你同意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子女在北京参加高考吗?”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2位路人,其中外地人5名,北京人7名。

  5位外地人对此一致赞同,其中3人表示高度关注“两会”上关于“异地高考”的信息。

  7位北京人中,两位表示无所谓,另外五位表示反对。“如果谁都能来北京高考,那北京城区的人口5年内必将崩溃。”“别光看北京高考分数低,北京还‘限行’呢,北京的房价几乎都是让外地人炒上去的。”“没必要都挤到北京,国家可以让清华、北大、人大这些重点院校去其他省市开办分校。”

  “异地高考”问题的主要矛盾为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矛盾的核心是:高考录取分数线。

  以2011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例:北京理科本一的录取线是484分,本二是435分;上海录取线分别是462分、393分;河北录取线分别是581分、535分。

  以京冀对比为例,河北理科本一录取线要比北京高97分,本二高100分。

  还得要等多久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

  有了这一信号,在北京长期工作居住,但因为孩子无法在京高考而焦虑的家长看到了希望。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赶上政策的改变。 “我们可以等,但我们的孩子等不了啊!”一位家长说道。

  北京市教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因此北京市还没有相关政策。随迁子女居住地高考非常复杂,需要做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北京市正在抓紧做相关研究。

  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看来,关于非户籍子女在居住地高考政策的制定和发布过于迟缓,潜在的原因是各地的资源与人口的矛盾。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3月6日被媒体记者围堵时就说,“异地高考”改革问题很复杂,如果国家认为条件成熟,可以对整个招生计划按各省招生人数去分配,尤其是本科招生计划。罗伟其代表认为,“异地高考”涉及全国政策问题,不只是教育,还涉及户籍制度等,需要共同处理,要中央层面协调。

  不能碰的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认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什么是不能碰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玉凤此前一番引起争议的言论让“不能碰的问题”露出冰山一角。

  王玉凤表示,“小城市放开也没多少人去,但北京、上海如果放开就会乱套,中央机关、军队、高校等这些高层次人才密集单位都在北京,要是跟小地方的高考升学率拉平,这永远做不到。这种不平衡要是完全放开,高考移民肯定承受不了,北京市承受不了,北京市异地高考的门槛肯定要高。北京高中教育资源就是按照现有的规模配套的,现在放开,教育资源够不够?北京承受得了吗?”

  不管目前还存在多少分歧,最终出台的政策如何,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全国范围的“异地高考”已经踏上破冰之旅,但异地高考的门槛如何设置、如何兼顾本地户籍考生的正当权益、何时开始实施等焦点问题仍需要决策者给出一个令群众满意的答案。

 


—— 信息源自: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