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从山东异地高考“破冰”到“北约”“华约”掐尖升级——人大代表热议高考改革

--------------------------------------------------------------------------------
点击次数:2477  发布时间:2012-3-5 11:59:01

 

    “打破条块分割,山东给高考(微博)引入‘活水’”‘北约’、‘华约’掐尖之争愈演愈烈,自主招生机制待思量”“高考‘龙门’前,努力比学校重要”……年年高考年年议,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亿万人命运的高考也始终是每年“两会”热议的话题。在山东“破冰”之举的激发下,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高考改革有了新的思考和表达。

  东部“放”得好 西部还得“保”

  “‘放’得好,打破户籍限制,实现异地高考,山东这是给高考注入了‘活水’。” 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代表说。

  牛汝极认为,从拒绝高考移民到放开学籍制度,实际上是对现有高考录取制度的一种大胆创新,拓宽了人才选择的渠道。取消户籍限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开展良性竞争。

  和牛汝极一样,多数代表委员对山东“破冰”之举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在一片叫好之声中,也不乏不同意见。

  “山东可以这样做,但就目前而言,青海等欠发达省区还难以这样做。”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乔正孝代表说。

  乔正孝告诉记者,2011年,青海大学招收了1名河南籍理科生,其高考分数为659分。这一分数比全班平均分高了200多分,与青海当年的理科状元亦相差无几。如果这名考生在青海参加高考,毫无疑问会占据去北大、清华就读的一个名额。

  乔正孝认为,打破户籍等外在制约,推动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是必然趋势。但这方面的改革要基于教育发展现状,要尊重差异、有“放”有“保”,循序渐进,在推动良性竞争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扶助。

  “北约”“华约”掐尖升级 自主招生机制待思量

  教育的关键是质量,质量的关键是生源。2003年开始,有着“小高考”之称的高校自主招生正式拉开序幕。这其中,以北大为首的“北约”联盟院校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联盟院校近年来自主招生掐尖之争日益升级。为了强化自身对“尖子生”选拔的独家权益,今年的“北约”和“华约”考试选择了同日开考。

  牛汝极认为,自主招生是对“一考定终生”高考制度的丰富,但目前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放不开手脚。高等教育发展想要寻求突破,除了高校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亟待创新外,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帮助高校推进人才选拔改革。

  “现在高校学科立项、科研立项等都得经过审批,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有限,因此相应的改革只能缓慢推进。” 牛汝极说。

  然而,对于向高校放权,代表委员认识也不尽相同。

  “我不赞成轻易放权给学校,因为灵活性过多,教育公平就难以维护。如果取消高考,谁敢保证高校领导能不被一些说情的‘条子’击倒?”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任茂东代表说。

  乔正孝则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认为,当前在中学校长推荐制中如何有效加强监督机制非常关键。只有在自主招生中,贯穿广泛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让权力受到有效监督,才能推荐出各方认可的合格学生。

  高考“龙门”前 努力比学校重要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自从钱学森抛出那著名一问,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就面临着一个深刻的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破解。

  “教育资源确实有差异,没有绝对的公平。”乔正孝坦言,“但一个人能否真正的成才,并不完全取决于教育资源,更多地需要自身努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实际上,在高考‘龙门’前,努力比学校、比能力更重要。”牛汝极说,教育资源绝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相反,一些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人,或者有些没有毕业的人,通过自身努力而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没有完成大学毕业却成就人生辉煌的例子。

  乔正孝认为,政府在营造公平、有序的高等教育人才选拔和竞争环境的同时,还应在全社会树立‘人人是人才,也可以成为人才’的观念,要引导社会公众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做精、做透,最终都能成功。

  来自教育界的人大代表还认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国家应当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力度,扶持和鼓励自我学习、自我成才群体。

  “途径的多元化总比一个独木桥要好。”牛汝极说。

 

 


—— 信息源自:新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