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现在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再次成为此次全国两会的焦点。
事实上,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袁贵仁部长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就首次披露,教育部正在和北京、上海有关部门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同年7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袁振国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改革思路: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有权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去年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等15位法律教育学者联名致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呼吁“废除高考户籍限制”。
今年2月,教育部在2012年工作重点中明确表示,今年将着手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出台异地高考方案最大的难点与瓶颈,在于如何同时保护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这两部分人的利益,这在北京、上海以及广东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尤其突出。“现实的国情条件下,要做到出台一项具体的方案和操作方法同时让几个省都接受,是完全不可能的。各省份的情况不一样,即便是北上广三者之间,各自所拥有的环境与条件也截然不同。”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已率先推出政策:凡在该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可就地参加高考。《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表示,从2014年起,只要高中阶段全部在山东省就读,外省考生也可在山东参加高考并完成录取。这一“破冰之举”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肯定,但教育领域研究者也同时指出:由于山东历年高考分数线在全国位居前列,在居高不下的高考门槛面前,有意愿在山东省参加高考的外省考生数量不会太多,异地高考便于推行。
杜玉波说,异地高考其实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完成义务教育后,如何解决升学的问题。“这是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但鉴于国情的复杂性,目前我们在完成‘有条件准入’的顶层设计后,将由各省市因地制宜提出具体办法。”
在具体时间表方面,杜玉波透露,在此次全国两会结束后,由国务院办公厅与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文件就会公布。其中,提出了异地高考的原则、要求与标准体系,比如明确规定了在当地务工的年限等,这也意味着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异地参加高考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异地高考,指导文件也会对国家如何调节招生计划的增量,作出明确的说明。
针对各地区就地高考是否会统一实行的问题,杜玉波回应,从目前来看这一政策将陆续放开,但最后会有统一的要求。无论是重点城市还是二三线地区,原则上年内都必须依据出台的文件办法提交各自的具体操作方案,继而有序推进,“这也意味着,最早一批外省籍中学生在明年高考时就能完成就地高考与录取。”
记者就眼下越演越烈的高校自主招生怪象提问,杜玉波表示,教育部今年将很快出台自主招生规范指导文件;从政策上保证自主招生向全国680个农村贫困县(市)倾斜,将是规范文件的重点内容。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在全国统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基础上,给大学更多自主权,把表现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教育部决不赞成把自主招生演变为‘小高考’!”杜玉波对本报记者表示。
杜玉波说:“大学自主招生迄今已近10年,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我也听到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反应。”目前既有“大高考”又有“小高考”,“小高考”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把学生们折腾得很累,“这违背了自主招生的初衷”。
杜玉波称,目前教育部组织了大量专家进行调研,将对高校自主招生作出进一步规范。在继续实行自主招生的基础上,教育部将探索以更完善的方式把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地纳入高校招生过程,“比如,高中学业成绩如何看待,综合素质评价中家长、校长、任课教师意见各占多少比例,高考成绩占多大比重等,在此次出台的规范文件中都会作出具体指导。”
他表示,现在回头看,无论是在加分考生中还是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进入大学的学生中,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子弟所占比例非常少。“农村的环境下,你要求贫寒子弟会弹钢琴,有自己的特长,这怎么可能?现在自主招生选拔出来的基本都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很少有山区里走出来的孩子,这意味着不公平!所有的高考改革,都必须保证教育公平并有利于人才选拔。”
“自主招生不仅要招到表现优秀、有特长和学习潜力的中学生,农村地区品学兼优的孩子也必须选拔上来。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让更多贫困子女拥有接受教育的同等机会。”杜玉波说,为了保证让农村娃走出来,自主招生将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并覆盖去年底开始试点营养餐的680个全国贫困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