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发区教育体育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全盘优化、稳步提升”的要求总揽全局,不断深化教育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全区教育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资源统筹配置,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明确教育发展目标。政府教育投入不断加大:2011年投资近4.6亿元进行教育改善工程:其中投资1.5亿元高标准新建的实验初中已于秋季投入使用;投资1.2亿元致远中学三期扩建工程完成主体施工;投资完成了第六中学、香江路第二小学塑胶操场改造工程和第八中学取暖改造工程等。巩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度,投资1700万元完成10所学校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完成总计划数的42%。合理使用教育资金,安排3000万元用于学校校舍维修和教学仪器配备,提高教学设施设备标准,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区6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创建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统筹城乡教育,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偏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通、就餐等问题,落实偏远学校教师评优、晋职等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城乡教师支教学习双向交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联办教研等活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育人质量稳步健康提升。坚持德育为先,建立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大力推进教学研究,承办了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现场会和青岛市重大课题“海洋教育课程开发与实验的研究”开题会,承办市级以上教研活动30余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大力构建科学的教学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基层学校关注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色学校建设初见成效,全区90%以上的学校确定特色发展方向,从特色学校到学校文化,在全区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格局。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
坚持不断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持续发展活力。加大学前教育改革力度,扩大公办园数量和规模,2011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12所,增加学位2000个。该区顺利通过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区验收。职业教育着眼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中职学生的生活质量,中职、高职五年一贯制办学“三二”连读获批,职业中专创建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化,职业中专、青职学院与中盈蓝海集团三方合作顺利,首批学生顶岗实习。稳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系统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探索中层干部、校级干部选拔管理办法。
坚持行风人才强教,教育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坚持将教育行风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明确教育行为准则,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广泛接受监督,赢得全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可。注重师德激励,积极推树师德典型,区嘉陵江路第一小学薛跃娥老师被光明日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颁奖晚会。竹岔岛两名老师坚守孤岛教育30多年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坚持世界眼光标准,扩大教育合作交流共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首批新生入学,青岛耀中国际学校新校舍落成启用,中国传媒大学签约落户,上海戏剧学院正式批准成立,新东方外语、新航道等国内知名教育品牌入区办学,优质民办教育聚集区初步形成。结合中德生态园建设,积极开展与德国门萨、巴伐利亚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签订中德互惠生合作协议。加强与驻区高校合作,实验初中、致远中学等与石油大学、山科大等高校开展课程共建、特长生培养、创新实验室等,提升了全区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加强与国(境)外学校交流,珠江路小学与韩国新兴小学、香江路第二小学与台湾台南大学附小、黄浦江路小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夏布恩小学分别签署友好合作协议,提升了教育国际化水平。
坚持普及提高发展,体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加强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70余万元,为15个社区安装健身设施,该区农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得到市局高度评价。成功举办全区首届体育大会,参加市体育大会成绩优异。体育协会和社团效应初现,引进青岛泳联汇和区羽毛球协会进校园,初步建成青少年游泳和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体育彩票销售连年突破,全年销售突破1.5亿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在全省147个县市区中位列第四,人均销售量位居全省第一。